查理.芒格人类误判心理学之五:避免不一致性倾向
新思想之所以很难被接受,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太过复杂。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为它们与原有的旧思想不一致。人类头脑和人类卵子的运作方式非常相似,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启动一种封闭机制,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说的很是精辟。
前几年,看到查理.芒格关于“避免不一致倾向”的描述,我进一步明白绝大多数人反对在中国进行价值投资,有深层的心理原因。
一方面,很多人在开始接触投资的时候,最先看到听到就是“技术分析”、“波浪理论”等,比如很多人刚开户就使用“大智慧”软件,那是满眼的K线、各种各样的技术指标,很多人接受了这种思想,就是这种思路的错误或漏洞再多,或者到了荒谬的程度,很多人也并不去怀疑。接受巴菲特的投资思想跟他们以前的认知相矛盾,避免不一致的倾向往往会起到排斥作用,特别是这种错误的认知是经过投入大量心血、汗水才获得的,更是如此,要是这种认知带来的并不都是失败,也有经常性的“成功”,就更难改变了。所以,像但斌、杨宝忠等对自己的投资思想做了重大改变的人,数量很少。
另一方面,很多人本来对中国政府金融管理甚至整个政府都严重不满,中国股市刚成立时候,的确是为了国有企业融资脱困的。对他们来说基本所有的企业上市就是来“圈”钱的,财务报表都是不真实的,中国的股市根本没有价值,到处存在陷阱和欺骗,没有办法进行价值投资。因为已有的思想存在,他们会根本上忽略上市企业中优秀的公司(虽然不多,但肯定有),并不认同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企业的投资策略。因为固有的思想,他们宁愿选择纯粹的投机。
单一的心理因素的威力往往有限,但避免不一致倾向与奖励惩罚超级反应倾向、避免怀疑倾向等同时起作用并方向一致时,产生效果将强烈的多。在保险公司促销人员、基金产品销售人员、电视上经常播放的股评节目的很多嘉宾等,他们说的很多谬误和误导的结论,往往并不是他们故意欺骗你。因为他们的身份,时间久了他们做符合自己身份所做的事,往往不会怀疑结论是否合理、准确性有多少、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等;因为他们的奖励惩罚跟他们做的事有关系,他们更倾向于从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发、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太容易相信他们,我们就错了。
==================================
查理.芒格
为了节省运算空间,人类的大脑会不愿意作出改变。这是一种避免不一致性的形式。在所有的人类习惯中,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情况。没几个人能够列出许多他们已经改掉的坏习惯,而有些人哪怕连一个都列举不出来。与此相反,几乎每个人都有大量持续很久的坏习惯,尽管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习惯不好。考虑到这种情况,在许多时候我们说三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的。在狄更斯的《圣诞欢歌》中,可怜的雅各布·马里的鬼魂说:“我戴着我在生活中锻造的锁链。”他说的锁链就是那些起初轻微得难以察觉,在察觉之后又牢固得无法打破的习惯。
在生活中维持许多好习惯,避免或者戒除许多坏习惯,这样的生活才是明智的。能够帮助人们过上明智生活的伟大原则同样来自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年鉴》:“一盎司的预防比一磅的治疗更值钱。”富兰克林这句话的部分含义是,由于避免不一致性倾向的存在,防止一种习惯的养成要比改变它容易得多。
大脑的抗改变倾向还使得人们倾向于保留如下几种东西的原样:以前的结论、忠诚度、身份、社会认可的角色等等。人类大脑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出这种伴随着快速消除怀疑倾向的抗改变模式,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我猜想这种抗改变模式主要是由如下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
(1)当人类的远祖还是动物的时候,迅速作出决定对生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抗改变的模式有助于更快地作出决定。
(2)它使得我们的远祖能够通过群体协作而获得生存优势,因为如果每个人的反应总是不停地改变,那么群体协作就会变得很困难。
(3)从人类刚开始识字到今天拥有复杂的现代生活,中间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它是进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办法。
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来,如果任由避免怀疑倾向引发的快速决定和拒绝改变这种决定的倾向相结合,将会使现代人的认知出现大量的错误。而且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我们所有人都曾和许多冥顽不灵的人打过交道,那些人死抱着他们在小时候形成的错误观念,直到进了坟墓还不肯放手。
由于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引起的糟糕决定所造成的问题特别严重,所以我们的法院采用了一些重要措施来对付它。例如,在作出决定之前,法官和陪审团必须先聆听辩方的长篇大论,让辩方列举证据为自身辩护。这有助于防止法官和陪审团在判决的时候犯“第一结论偏见”的错误。同样地,其他现代决策者通常要求各种团体在作出决定之前考虑反方的意见。
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提高认知能力的漫长过程,以便我们变得足够有足够的智慧,能够摧毁那些因拒绝改变倾向而被保留的错误想法。正如在世界顶尖大学任教的凯恩斯爵士(John Keynes)谈及他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同事时指出的,新思想之所以很难被接受,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太过复杂。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为它们与原有的旧思想不一致。凯恩斯教授的言下之意,就是人类头脑和人类卵子的运作方式非常相似。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启动一种封闭机制,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人类头脑强烈地趋向于与此相同的结果。
所以人们倾向于积累大量僵化的结论和态度,而且并不经常去检查,更不会去改变,即便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它们是错误的。
社会科学院系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比如说,曾经有人认为弗洛伊德应该是加州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授的惟一人选。但自然科学院系也有人坚持错误的旧观点,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也没那么严重。在这方面,诺贝尔奖得主、普朗克常数的发现者马克斯·普朗克最有发言权。
普朗克不但以科学研究闻名,而且他还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他说,甚至在物理学领域,激进的新思想也很少被旧卫士所接受。与此相反,普朗克说,惟有新的一代成长起来,较少受到旧理论毒害的他们才能接受新理论。实际上,这种“脑梗阻”的情况也曾经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于爱因斯坦身上。处在巅峰期的爱因斯坦非常善于摧毁他自己的思想,但是爱因斯坦晚年却从没有完全接受量子力学。
查尔斯·达尔文是最成功地化解第一结论偏见的人之一。他很早就训练自己努力考虑任何有可能证伪他的假说的证据,尤其是在他认为他的假说特别出色时更是如此。与达尔文相反的做法现在被称为“确认偏见”,这是一个贬义词。达尔文采用这样的做法,是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人类会由于天生的避免不一致性倾向而犯认知错误。他本身是一个伟大的例子,证明了心理学洞见一旦被正确地使用,就能够对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思想有所贡献。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给文明社会带来了许多良好的影响。例如,大多数人在生活中不会表现出与他们的公共责任、新的或旧的公共认同等不一致的行动,而是会忠于职守,扮演好牧师、医生、公民、士兵、配偶、教师、职员等角色。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造成的结果之一是,人们在获取新身份的过程中作出的重大牺牲将会提高他们对这种新身份的忠诚度。毕竟,如果他们认为某样东西并不好,却又为之作出重大牺牲,那他们的行为将会显得和他们的思想很不一致。所以文明社会发明了许多庄严肃穆的入会仪式,这些仪式通常是公开举行的,能够让新成员更加忠心。
庄严的仪式能够强化好的关系,也能够强化坏的关系。黑手党新成员因为“投名状”而对组织更加忠诚,德国军官因为“血誓”而对希特勒更加忠心,这些都是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引发的后果。此外,这种倾向通常会使人们成为被某些有心机的人所操控的“受害者”,那些人能够通过激发别人潜意识中的避免不一致性倾向而博取对方的好感。很少有人比本杰明·富兰克林更精于此道。本杰明·富兰克林原本是费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当时他想得到某个重要人
物的垂青,于是经常设法请那个人帮他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忙,比如说借一本书给他之类的。从那以后,那个大人物就更加欣赏和信任富兰克林了,因为一个不值得欣赏、不值得信任的富兰克林与他借书给富兰克林的行为中暗示的赞许并不一致。
富兰克林这种操纵别人帮自己忙、从而令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的做法如果反过来使用,也会产生非常变态的效果。如果有个人受到操控,故意不停地去伤害另外一个人,那么他就会倾向于贬低甚至憎恨那个人。这种避免不一致性倾向造成的效应解释了那句谚语所含的道理:“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做过的坏事。”这种效应也解释了监狱中的看守和囚犯势不两立的现象。许多看守会虐待囚犯,这种做法使他们更加讨厌和憎恨囚犯,而那些被当做畜牲一样的
囚犯又会反过来仇视看守。若要消除监狱中囚犯和看守之间相互敌视的心理,狱方应该持续不断地致力于:(1)从一开始就防止虐待囚犯;(2)虐囚现象出现时要立刻予以制止,因为它会像瘟疫那样蔓延扩散。如果在更有远见的教育的帮助下,我们对这个问题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理学认知,那么我们也许能够提高美国军队的整体效率。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是如此强大,乃至一个人只要假装拥有某种身份、习惯或者结论,他自己通常就会信以为真。因而,许多扮演哈姆雷特的演员会在某种程度上相信自己就是那位丹麦王子。许多装好人的伪善者的道德水平确实得到了提高;许多假装公正无私的法官和陪审团确实会做到公正无私;许多辩护律师或者其他观点的鼓吹者最后会相信他们从前只是假装相信的东西。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造成了“维持现状倾向”,给合理的教育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好处。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导致教师不太可能把自己不相信的知识教给学生。所以临床医学教育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先看,后做,再教”的原则,只有自己看过和做过的,才能教给别人。当然,教育过程有能力影响教师认知,这未必总是对社会有益。当这种能力流入政见传播和邪教教义传播时,通常会给社会造成糟糕的影响。
例如,当年轻的学生被灌输了值得怀疑的政治理念,然后热诚地将这些理念推销给我们其他人时,现代教育就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这种推销很少能使其他人信服。但是学生会把他们所推销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思维习惯,从而受到了永久的伤害。我认为那些有这种风气的教育机构是很不负责任的。在一个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之前,不能给他的头脑套上一些锁链,这是很重要的。
荣令睿
前几年,看到查理.芒格关于“避免不一致倾向”的描述,我进一步明白绝大多数人反对在中国进行价值投资,有深层的心理原因。
一方面,很多人在开始接触投资的时候,最先看到听到就是“技术分析”、“波浪理论”等,比如很多人刚开户就使用“大智慧”软件,那是满眼的K线、各种各样的技术指标,很多人接受了这种思想,就是这种思路的错误或漏洞再多,或者到了荒谬的程度,很多人也并不去怀疑。接受巴菲特的投资思想跟他们以前的认知相矛盾,避免不一致的倾向往往会起到排斥作用,特别是这种错误的认知是经过投入大量心血、汗水才获得的,更是如此,要是这种认知带来的并不都是失败,也有经常性的“成功”,就更难改变了。所以,像但斌、杨宝忠等对自己的投资思想做了重大改变的人,数量很少。
另一方面,很多人本来对中国政府金融管理甚至整个政府都严重不满,中国股市刚成立时候,的确是为了国有企业融资脱困的。对他们来说基本所有的企业上市就是来“圈”钱的,财务报表都是不真实的,中国的股市根本没有价值,到处存在陷阱和欺骗,没有办法进行价值投资。因为已有的思想存在,他们会根本上忽略上市企业中优秀的公司(虽然不多,但肯定有),并不认同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企业的投资策略。因为固有的思想,他们宁愿选择纯粹的投机。
单一的心理因素的威力往往有限,但避免不一致倾向与奖励惩罚超级反应倾向、避免怀疑倾向等同时起作用并方向一致时,产生效果将强烈的多。在保险公司促销人员、基金产品销售人员、电视上经常播放的股评节目的很多嘉宾等,他们说的很多谬误和误导的结论,往往并不是他们故意欺骗你。因为他们的身份,时间久了他们做符合自己身份所做的事,往往不会怀疑结论是否合理、准确性有多少、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等;因为他们的奖励惩罚跟他们做的事有关系,他们更倾向于从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发、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太容易相信他们,我们就错了。
==================================
查理.芒格
为了节省运算空间,人类的大脑会不愿意作出改变。这是一种避免不一致性的形式。在所有的人类习惯中,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情况。没几个人能够列出许多他们已经改掉的坏习惯,而有些人哪怕连一个都列举不出来。与此相反,几乎每个人都有大量持续很久的坏习惯,尽管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习惯不好。考虑到这种情况,在许多时候我们说三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的。在狄更斯的《圣诞欢歌》中,可怜的雅各布·马里的鬼魂说:“我戴着我在生活中锻造的锁链。”他说的锁链就是那些起初轻微得难以察觉,在察觉之后又牢固得无法打破的习惯。
在生活中维持许多好习惯,避免或者戒除许多坏习惯,这样的生活才是明智的。能够帮助人们过上明智生活的伟大原则同样来自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年鉴》:“一盎司的预防比一磅的治疗更值钱。”富兰克林这句话的部分含义是,由于避免不一致性倾向的存在,防止一种习惯的养成要比改变它容易得多。
大脑的抗改变倾向还使得人们倾向于保留如下几种东西的原样:以前的结论、忠诚度、身份、社会认可的角色等等。人类大脑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出这种伴随着快速消除怀疑倾向的抗改变模式,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我猜想这种抗改变模式主要是由如下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
(1)当人类的远祖还是动物的时候,迅速作出决定对生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抗改变的模式有助于更快地作出决定。
(2)它使得我们的远祖能够通过群体协作而获得生存优势,因为如果每个人的反应总是不停地改变,那么群体协作就会变得很困难。
(3)从人类刚开始识字到今天拥有复杂的现代生活,中间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它是进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办法。
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来,如果任由避免怀疑倾向引发的快速决定和拒绝改变这种决定的倾向相结合,将会使现代人的认知出现大量的错误。而且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我们所有人都曾和许多冥顽不灵的人打过交道,那些人死抱着他们在小时候形成的错误观念,直到进了坟墓还不肯放手。
由于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引起的糟糕决定所造成的问题特别严重,所以我们的法院采用了一些重要措施来对付它。例如,在作出决定之前,法官和陪审团必须先聆听辩方的长篇大论,让辩方列举证据为自身辩护。这有助于防止法官和陪审团在判决的时候犯“第一结论偏见”的错误。同样地,其他现代决策者通常要求各种团体在作出决定之前考虑反方的意见。
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提高认知能力的漫长过程,以便我们变得足够有足够的智慧,能够摧毁那些因拒绝改变倾向而被保留的错误想法。正如在世界顶尖大学任教的凯恩斯爵士(John Keynes)谈及他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同事时指出的,新思想之所以很难被接受,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太过复杂。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为它们与原有的旧思想不一致。凯恩斯教授的言下之意,就是人类头脑和人类卵子的运作方式非常相似。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启动一种封闭机制,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人类头脑强烈地趋向于与此相同的结果。
所以人们倾向于积累大量僵化的结论和态度,而且并不经常去检查,更不会去改变,即便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它们是错误的。
社会科学院系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比如说,曾经有人认为弗洛伊德应该是加州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授的惟一人选。但自然科学院系也有人坚持错误的旧观点,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也没那么严重。在这方面,诺贝尔奖得主、普朗克常数的发现者马克斯·普朗克最有发言权。
普朗克不但以科学研究闻名,而且他还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他说,甚至在物理学领域,激进的新思想也很少被旧卫士所接受。与此相反,普朗克说,惟有新的一代成长起来,较少受到旧理论毒害的他们才能接受新理论。实际上,这种“脑梗阻”的情况也曾经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于爱因斯坦身上。处在巅峰期的爱因斯坦非常善于摧毁他自己的思想,但是爱因斯坦晚年却从没有完全接受量子力学。
查尔斯·达尔文是最成功地化解第一结论偏见的人之一。他很早就训练自己努力考虑任何有可能证伪他的假说的证据,尤其是在他认为他的假说特别出色时更是如此。与达尔文相反的做法现在被称为“确认偏见”,这是一个贬义词。达尔文采用这样的做法,是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人类会由于天生的避免不一致性倾向而犯认知错误。他本身是一个伟大的例子,证明了心理学洞见一旦被正确地使用,就能够对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思想有所贡献。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给文明社会带来了许多良好的影响。例如,大多数人在生活中不会表现出与他们的公共责任、新的或旧的公共认同等不一致的行动,而是会忠于职守,扮演好牧师、医生、公民、士兵、配偶、教师、职员等角色。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造成的结果之一是,人们在获取新身份的过程中作出的重大牺牲将会提高他们对这种新身份的忠诚度。毕竟,如果他们认为某样东西并不好,却又为之作出重大牺牲,那他们的行为将会显得和他们的思想很不一致。所以文明社会发明了许多庄严肃穆的入会仪式,这些仪式通常是公开举行的,能够让新成员更加忠心。
庄严的仪式能够强化好的关系,也能够强化坏的关系。黑手党新成员因为“投名状”而对组织更加忠诚,德国军官因为“血誓”而对希特勒更加忠心,这些都是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引发的后果。此外,这种倾向通常会使人们成为被某些有心机的人所操控的“受害者”,那些人能够通过激发别人潜意识中的避免不一致性倾向而博取对方的好感。很少有人比本杰明·富兰克林更精于此道。本杰明·富兰克林原本是费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当时他想得到某个重要人
物的垂青,于是经常设法请那个人帮他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忙,比如说借一本书给他之类的。从那以后,那个大人物就更加欣赏和信任富兰克林了,因为一个不值得欣赏、不值得信任的富兰克林与他借书给富兰克林的行为中暗示的赞许并不一致。
富兰克林这种操纵别人帮自己忙、从而令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的做法如果反过来使用,也会产生非常变态的效果。如果有个人受到操控,故意不停地去伤害另外一个人,那么他就会倾向于贬低甚至憎恨那个人。这种避免不一致性倾向造成的效应解释了那句谚语所含的道理:“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做过的坏事。”这种效应也解释了监狱中的看守和囚犯势不两立的现象。许多看守会虐待囚犯,这种做法使他们更加讨厌和憎恨囚犯,而那些被当做畜牲一样的
囚犯又会反过来仇视看守。若要消除监狱中囚犯和看守之间相互敌视的心理,狱方应该持续不断地致力于:(1)从一开始就防止虐待囚犯;(2)虐囚现象出现时要立刻予以制止,因为它会像瘟疫那样蔓延扩散。如果在更有远见的教育的帮助下,我们对这个问题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理学认知,那么我们也许能够提高美国军队的整体效率。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是如此强大,乃至一个人只要假装拥有某种身份、习惯或者结论,他自己通常就会信以为真。因而,许多扮演哈姆雷特的演员会在某种程度上相信自己就是那位丹麦王子。许多装好人的伪善者的道德水平确实得到了提高;许多假装公正无私的法官和陪审团确实会做到公正无私;许多辩护律师或者其他观点的鼓吹者最后会相信他们从前只是假装相信的东西。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造成了“维持现状倾向”,给合理的教育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好处。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导致教师不太可能把自己不相信的知识教给学生。所以临床医学教育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先看,后做,再教”的原则,只有自己看过和做过的,才能教给别人。当然,教育过程有能力影响教师认知,这未必总是对社会有益。当这种能力流入政见传播和邪教教义传播时,通常会给社会造成糟糕的影响。
例如,当年轻的学生被灌输了值得怀疑的政治理念,然后热诚地将这些理念推销给我们其他人时,现代教育就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这种推销很少能使其他人信服。但是学生会把他们所推销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思维习惯,从而受到了永久的伤害。我认为那些有这种风气的教育机构是很不负责任的。在一个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之前,不能给他的头脑套上一些锁链,这是很重要的。
荣令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