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人类误判心理学之十五:社会认同倾向

查理.芒格说的社会认同倾向,更接近于我们说的“从众”现象。而我们平时理解的社会认同更接近社会尊重,比如我们的工作需要社会认同、地位需要社会认同、人格需要社会认同等。

我们之所以“从众”,因为很多时候,从众是简单有效的快速决策方式,特别是在决策信息缺乏、并存在决策压力的情况下。比如假如你是我们的古人祖先之一,跟同伴去采集野果,突然听见有动物的吼声后,几个同伴都跑了,你会怎么做?你会停在原地,挠挠额头,思考你看到的是一只狮子还是没有危险的动物,只不过看上去像只狮子吗?不,你会跟在你的同伴后面,能跑多快就多快,甚至想跑到同伴的前面去。等你身处安全时,你可以事后再反思。谁不这么做,谁就早从基因池里消失了。(引自《清醒思考的艺术》)

但从众并不都是有效的,有时候停下来理性思考、谨慎行动应该是更优的选择。在一定情况下,群体的从众行为往往带来灾难性后果。

近些年出现的踩踏事件多与这种从众现象相关,随便搜索一下“校园踩踏事故”,就有1,420,000条。要是加上体育场、商场、旺季的旅游景点等出现踩踏事故将更多。于是相关部门和媒体开始加强宣传、强调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踩踏事件发生时候如何保护自己,但这都是没有用的,有用的必须是在措施上制止踩踏事故的发生,比如(1)增加安全通道及相关设施;(2)严格限制人员进入的安全规模。比如华山事件、前些年龙庆峡冰灯踩踏事故等,基本都是人祸。

还比如我们在淘宝买东西,容易选择皇冠店、销量排名靠前的商品,这也是在没有决策信息的、考虑决策成本的从众行为。我们不可能去每个店、每个商品去比较,成本过高,所以选择从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社会认同倾向,从众现象,心理学领域有很多的研究。百度、360百科引述的定义:1、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2、个人因受群体的压力,改变初衷而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与盲从不同,从众者不一定认为别人的意见或行为正确。3、从众是一种合乎群众的利群行为,它主要是一种少数服从多数的行为模式。在生活中,从众是很常见的,在一种场合是最常见的,那就是在选举中从众是普遍存在的。4、从众是在众多人的认同下自己也给出的认同心里过程。

当然,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和研究案例,比如旅鼠的集体涌向海里前赴后继的自杀行为(我没见过,还有点怀疑是否真有此事);电梯实验,如果大部分人在电梯里背向门,其他人也往往做同样的选择等;围观现象,有几个人围观,人会越积越多等等。这样的案例在互联网上搜一下会有很多。

什么样的情况下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1)当情境模糊不清时。这是最关键的变量,决定着人们在多大程度上会以别人作为信息的来源。当你不确定什么是正确的反应、适应的行为、正确的观点时,你将最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你越是不确定,就会越依赖他人。(2)当情况处于危急时刻。危急是另一个促使人们以别人作为信息来源的因素,而且常常与模糊情境同时发生。在危急时刻,我们通常没有时间可以停下来思考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但我们又需要立即行动,因此我们就很自然地去观察别人的反应,然后照着做。(3)当别人是权威人士时。一般地,一个人在他人眼里越有权威,则在模糊情境下别人越可能跟从于他。例如,一名乘客看到飞机的引擎正在冒烟,他可能会去观察飞机乘务员的反应,而不是他身边乘客的反应。(4)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个人地位的高低可在群体结构中得到反映。居于较低地位的群体成员常常感到来自高地位者施加给他们的从众压力,人们往往愿意听从权威者的意见,而忽视一般成员的观点等。

从众行为还有“维特效应”一说,来自于文学大牛歌德所写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在小说中,主人公维特最后是自行了断。据说该作品面世之后,风靡欧洲,很多粉丝也效仿书中维特的做法去寻死。所以,“维特效应”就成了效仿自杀的代名词。比如富士康的跳楼事件,媒体不报道还好,报道后与死者具有类似困境的人,反而可能增加了跳楼自杀的倾向。还有经常看到的拆迁自焚,要不是媒体的宣传,那些自焚的人并不一定能想起来在拆迁队来之前自备一桶汽油和打火机。最近的厦门6·7BRT公交车特大爆炸起火案,据报道,肇事者是个遇到社会不公待遇上访无门并厌世报复的人,中国的媒体当然不会大肆报道此事,个人也不希望那样,因为有类似遭遇和困境的人可能很多,当他们了解厦门事件后,部分人可能会对哪个肇事者产生社会认同,并有可能导致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投资领域社会认同,从众现象就更多了。回顾一下我们这短短的20多年的A股历史,群体的行为跟旅鼠、踩踏事故中的人很类似。2007年,企业的估值疯狂还有巨大的交易量、2008年估值再便宜也没有多少人要。我知道金融危机影响,但无论如何这两个点的估值都有一个点不合理或者两个都不合理。很多个人投资者甚至机构投资者,听消息或者采取动态估值、相对估值方式,比如有券商的推荐逻辑是:你看,类似的企业目前都估值50倍PE,该公司上市至少合理估值是40倍PE以上。我们在股市不愿意离去,要是不能或者不愿尽量理性、批判性的思考,不采取“从众”行为又能怎么办?

=============================================================

查理.芒格

如果一个人自动依照他所观察到的周围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去思考和行动,那么他就能够把一些原本很复杂的行为进行简化。而且这种从众的做法往往是有效的。例如,如果你在陌生城市想去看一场盛大的足球比赛,跟着街道上的人流走是最简单的办法。由于这样的原因,进化给人类留下了社会认同倾向,也就是一种自动根据他看到的周边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去思考和行动的倾向。

心理学教授喜欢研究社会认同倾向,因为在他们的实验中,这种倾向造成了许多可笑的结果。例如,如果一名教授安排10名实验员静静地站在电梯里,并且背对着电梯口,那么当陌生人走进电梯时,通常也会转过身去,摆出相同的姿势。心理学教授还能利用社会认同倾向促使人们在测量东西时出现很大、很荒唐的误差。

当然,家有儿女的父母经常无奈地了解到,青少年特别容易由于社会认同倾向而出现认知错误。最近,朱迪丝·瑞奇·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对这种现象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朱迪丝证明,年轻人最尊重的是他们的同龄人,而不是他们的父母或者其他成年人,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年轻人的基因决定的。所以对于父母来说,与其教训子女,毋宁控制他们交往朋友的质量。后者是更明智的做法。哈里斯女士在新发现的理由支持之下,提供了一种如此优秀和有用的见解,像她这样的人,真是没白活。

在企业的高管层中,像青少年一样有从众心理的领导人也并不少见。如果有家石油公司愚蠢地买了一个矿场,其他石油公司通常会很快地加入收购矿场的行列。如果被收购的是一家化肥厂,情况也是如此。实际上,石油公司的这两种收购曾经蔚然成风,而它们收购的结果都很糟糕。

当然,对于石油公司来说,找到和正确地评估各种可以用来使用现金的项目是很困难的。所以和每个人一样,石油公司的高管人员也因为迟疑不决而感到烦躁,所以匆匆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决定。跟随其他石油公司的行动所提供的社会认同自然能够终止这种迟疑不决。

社会认同倾向在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激发呢?许多经验给出了下面这个明显的答案:人们在感到困惑或者有压力的时候,尤其是在既困惑又有压力的时候,最容易受社会认同倾向影响。

由于压力能够加强社会认同倾向,有些卑鄙的销售机构会操纵目标群体,让他们进入封闭和充满压力的环境,进行一些像把沼泽地卖给中小学教师之类的销售活动。封闭的环境强化了那些骗子和率先购买者的社会认同效应,而压力(疲惫通常会增加压力)则使目标群体更容易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当然,有些邪教组织模仿了这些欺诈性的销售技巧。有个邪教组织甚至还使用响尾蛇来增强目标群体的压力,威逼他们加入该组织。

由于坏行为和好行为都会通过社会认同倾向而得到传播,所以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下面两种措施是非常重要的:(1)在坏行为散播之前阻止它;(2)倡导和展现所有的好行为。

我父亲曾经对我说,他刚在奥马哈当上律师之后不久,和一大帮人从内布拉斯加州去南达科他州猎杀野鸡。当时南达科他州的打猎许可证是要收钱的,比如说南达科他州本地居民要缴纳两美元,而非本地居民要缴纳五美元。在我父亲之前,所有内布拉斯加居民都用伪造的南达科他州地址去申领南达科他州打猎许可证。我父亲说,轮到他的时候,他禁止自己仿效其他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违法的做法。

并非所有人都能抵制坏行为的社会传染。因此,我们往往会遇到“谢皮科综合症”:它指的是弗兰克·谢皮科所加入的那个纽约警察局极其腐败的情况。谢皮科因为拒绝和警察局的同事同流合污,差点遭到枪杀。这种腐败现象是由社会认同倾向和激励机制引起的,这两种因素共同造成了“塞皮科综合症”。我们应该多多宣讲谢皮科的故事,因为这个可怕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社会认可倾向这种非常重要的因素会造成一种非常严重的邪恶现象。

而就社会认同而言,人们不仅会受到别人行动的误导,而且也会受到别人的不行动的误导。当人们处在怀疑状态时,别人的不行动变成了一种社会证据,证明不行动是正确的。因而,许多旁观者的不行动导致了凯蒂·季诺维斯(注:凯蒂·季诺维斯,1935—1964,全名为Catherine Susan Genovese,因在纽约皇后区,她所住的公寓附近被暴徒刺死时邻居反应冷漠而引起美国社会对“旁观者效应”社会心理现象的广泛关注)之死——这是一个心理学入门课程中讨论的著名的故事。

在社会认同的范围之内,企业的外部董事通常不会采取任何行动。他们不会反对任何比拿斧头杀人程度轻的事情,只有出现了某些令董事会在公众面前难堪的情况他们才会干预。我的朋友乔伊·罗思柴尔德(注:乔伊·罗思柴尔德,1904—2000,美国律师、商人和慈善家)曾经很好地描述了这种典型的董事会文化。他说:“他们问我是否愿意担任西北贝尔公司(Northwest Bell)的董事,那是他们问我的最后一个问题。”

而在广告和商品促销中,社会认同发挥的重要作用简直超乎人们的想象。“有样学样”是一句老话,它指的是这种情况:约翰看到乔伊做了某件事,或者拥有某样东西,于是强烈地希望自己也去做那件事,或者拥有那样东西。这造成的有趣结果就是,广告商愿意支付大量的钱,就为电影某个一闪而过的喝汤镜头中出现的汤罐头是其生产的牌子,而非其他厂家生产的牌子。

社会认同倾向通常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和艳羡/妒忌倾向、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结合在一起。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许多年前曾发生了一件让我们家里人后来想起来就忍俊不禁的事情。当时我的表弟罗斯三岁,我四岁,我们俩为了一块小木板而争夺和喊叫,而实际上周围有许多同样的小木板。

   但是如果成年人在维护意识形态的心理倾向的影响之下做出类似的举动,那就一点都不好笑了,而且将会给整个文明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中东现在的情况就有这样的危险。犹太人、阿拉伯人和所有其他人为了一小块有争议的土地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其实他们随便把那块地分掉对每个人都好,而且还能**降低爆发战争——可能是核战争——的危险。

 现在人们很少用包括讨论心理倾向造成的影响在内的技巧来解决家庭以外的纠纷。考虑到这样做会让人觉得太过天真,而且目前学校传授的心理学知识也有许多不足,所以这种结果也许是合情合理的。但由于当今世界存在核战争的危险,而有些重要的谈判持续十几年仍未取得进展,我经常想,也许在将来的某天,人们会以某种形式采用更多的心理学理论,从而得到更好的结果。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正确的心理学教育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年纪大的心理学教授比年纪大的物理学教授更难以接受新的知识(这一点几乎是肯定的),那么我们也许会像马克斯·普朗克预言的那样,需要等待思想开放的新一代的心理学教授成长起来。

如果我们只能从各种涉及社会认同倾向的教训中挑选出一个,并将其用于自我提高的话,我会选择下面这个教训:学会如何在其他人犯错的时候别以他们为榜样,因为很少有比这个更值得掌握的技能

作者:大道至简-荣令睿
0
2019-01-25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