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谈谈选股 -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2016-09-19  唐朝  唐书房



在投资活动中,核心动作不过是选股和持股两大部分,其中选股又是基础。选股,通常有两种路径,一种是自上而下,一种是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选择的路径是先选行业再选企业思考路线是首先前瞻性地找出未来发展空间较大的行业,即先找到一张可能越来越大的饼;然后再寻找这个行业内某家或某几家优势企业,即找到未来在这张大饼中可能获取较大份额的企业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选择行业之前,加上选择国家,即首先选择那些经济增速可能较快的国家,然后才在这些国家内去选择发展空间大的行业。这种方法,对投资者个人商业前瞻能力要求较高,投资者需要具备识别产业机会的能力,能大概率判断出未来某产业的腾飞。大部分成功的风险投资家,以及大部分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因为选择了正确的行业,站在了风口。你是一只天鹅,大风会助你翱翔天空;你是一头笨象,大风也会推你化身飞天神象。



自下而上

另一种路径是自下而上,即首先寻找净资产收益率高的企业,然后分析企业获利能力强的原因,再挖掘该企业获利能力是否能维持或者扩大。

这种方法一般从ROE入手。长时间维持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意味着一家企业赚同样多的利润,用了更少的本钱。或者用了同样的本钱,赚到了更多的利润。——注意,与股价无关,与PB无关,因为股价高低,是股东之间的交易,并不直接改变企业经营中的可用资源。

同样多的投入,获取了更多的利润,这不科学!不符合资本逐利性特征。投资者可以沿着这个问题向下追问:凭什么?为什么同行没有抢走它的额外利润?——最终我们一定会发现某种没有被计算在报表净资产里面的特殊资源,然后恍然大悟:原来多出来的利润是这种资源带来的。


通常而言,这种资源,可能是能干的管理层,可能是很难模仿的独特产品,可能是品牌或其他无形资产,可能是地理条件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成本优势,可能是规模门槛,可能是客户离开很麻烦的服务,可能是越多人用价值越大的网络效应,甚至可能是某种中国式关系……等等(备注:这部分内容推荐阅读帕特.多尔西的《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薄薄一本,不足200页,但很值得一读,老唐荐书里有)。

当投资者发现了这种独特的资源后,就可以展开思考:这种带来利润的资源,未来是能够保持乃至越来越强大,还是可能被其他行业或者本行业内同行削弱?——如果答案是前者,那我们就发现了一个优秀的潜在投资对象。

然而,大部分市场参与者难以通过这样的活动获取理想回报。原因嘛,是因为做这些研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并且经常会出现研究后发现,绝大部分公司的特殊资源优势,很难确定会持续。真正能够保持乃至越来越强大竞争优势的企业,总是那么稀少。看上去投资者所做的大量研究似乎白费了,这相当令人沮丧,也相当令人感觉乏味。远不如预测市场涨跌有成就感——会有50%的成功率啊!如果加上人类大脑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过滤负面信息的自我保护功能,大部分人都能觉得自己的预测准确率起码能到70%。

而且,即便真的发现了能够保持甚至能够扩大竞争优势的企业,很可能你绝不是唯一一个发现的,更不是第一个发现的。市场中潜藏着大把的聪明人,你会发现这样的企业一般都不便宜,大多数时候市场已经给过那种特殊资源足够的估值我们需要默默等待,默默忍耐,等待市场给出误判的时候,才有机会将其收入怀中——这很枯燥,让很多人感觉无聊,而人性本就求新求变



仅仅与枯燥作战,就足够淘汰80%的参与者了。在市场里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会知道:股市里最难的不是买卖,而是什么也不做,就静静地看股价上蹿下跳。

所以,市场长期的赢家总是少数,多数人只是在快乐的“新”和“变”的愉悦刺激中,在高达“70%”以上的预测准确率中,付费完成了自己的娱乐活动——所有说投资很容易的人,都忘记了这里集中着最多的聪明人,都想在最快的时间里,用最少的金钱获取最大的收益,竞争比其他行业只强不弱。尤其是进入门槛还那么低,怎么可能竞争弱呢?

自下而上选股,还有一种高胜算策略,就是一篮子低pb或低pe策略,以后有机会又聊。

 
0
2024-01-12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