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伊倾城:PEG指标估值误区

成长股的估值,一直是投资的经典问题。显然,成长股业绩增速快,获得的利润不断进行投入扩大再生产,用PB、PE这些经典传统价投指标去衡量不太合适。于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成长股投资者往往采用PEG去衡量一个成长性企业的估值是否合理。然而,PEG指标就没有缺陷么?本文将重点举例说明。

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是用公司的市盈率(PE)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用它进行选股的时候就是选那些市盈率较低,同时增长速度又是比较高的公司,这些公司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PEG会非常低。

更加精准的PEG指标定义,是用公司的市盈率 (PE)除以公司未来3或5年的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PE)仅仅反映了某股票当前价值,PEG则把股票当前的价值和该股未来的成长联系了起来,故对成长股进行估值具有一定帮助。举例来讲,一只股票当前的市盈率为20倍,其未来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20%,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当PEG等于1时,表明市场赋予这只股票的估值可以充分反映其未来业绩的成长性。

上述定义,重点要明确几点:

1. PEG指标中判断的难点在于未来业绩的复合增长率,这是一个预测性的指标,伴随着公司每季度财务报表发布,对未来业绩的预测会发生改变,从而增加PEG指标判断的难度。

2. PEG指标中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应排出企业高送转的影响,举例来讲,一家企业发布中报,方案10送20,那么股本扩大为原来的3倍,如果单看每股收益也会发生突变对结果产生偏差。

3. PEG指标中强调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而并非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非常有实际意义,这体现了对广大股东利益的保护。举例来讲,一家企业不断通过外延扩张去增加其利润,若每年完成一次并购计划(并购标的的年利润与原公司利润相当),那么公司的净利润的增长率将长期保持在100%,此时去估值显然不妥。


然而了解了上述几条基本知识就顺利运用PEG估值去选股了么,答案显然并非如此。因为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PEG是否完全考虑了企业的成长能力。

再举一个例子,A公司当前的市盈率为20倍,其未来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20%,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B公司当前的市盈率为15倍,其未来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15%,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

从单纯PEG指标角度去考量,这两个企业投资价值相当。但事实并非如此,稍微有点投资意识的朋友都会知道选择A企业更佳。原因出在第二年,若A,B两个企业维持业绩增速不变、市值也不变,那么第二年,A公司的市盈率就变为16.67,B公司的市盈率就变为13.04,而A公司对应的PEG为0.83,B公司对应的PEG为0.87,显然A公司更有投资吸引力。年份越向后推,A、B公司PEG指标相差的幅度越大,而业绩增速越快,相差的幅度也会越明显。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成长性足够好,PEG数值即使偏高也并不一定高估。


上述的分析仅限于理论上,但能给我们实际的择股和操作很多启发:

1. 投资成长企业,最重要的是对未来进行预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并非静态数据的计算,如果有能力计算1-3年后的企业盈利能力,再进行估值分析准确率会更高。

2. PEG指标的难点也就是对未来的判断,若受明显的周期性行业,近几年每股收益增长率极高而此后有大幅降低的可能,尽管综合测算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仍然较高,参与仍需谨慎。

3. 估值的准确计算永远是滞后于企业成长的,即使用PEG指标去估测也不例外。很多公司即使PEG数值很低也不涨,并非市场漠视价值,而是市场提前反应了对未来的预期。只有做到先人一步,提前潜伏,才能有机会尝到业绩提升和估值提升的双击

 
继续阅读 »
成长股的估值,一直是投资的经典问题。显然,成长股业绩增速快,获得的利润不断进行投入扩大再生产,用PB、PE这些经典传统价投指标去衡量不太合适。于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成长股投资者往往采用PEG去衡量一个成长性企业的估值是否合理。然而,PEG指标就没有缺陷么?本文将重点举例说明。

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是用公司的市盈率(PE)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用它进行选股的时候就是选那些市盈率较低,同时增长速度又是比较高的公司,这些公司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PEG会非常低。

更加精准的PEG指标定义,是用公司的市盈率 (PE)除以公司未来3或5年的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PE)仅仅反映了某股票当前价值,PEG则把股票当前的价值和该股未来的成长联系了起来,故对成长股进行估值具有一定帮助。举例来讲,一只股票当前的市盈率为20倍,其未来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20%,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当PEG等于1时,表明市场赋予这只股票的估值可以充分反映其未来业绩的成长性。

上述定义,重点要明确几点:

1. PEG指标中判断的难点在于未来业绩的复合增长率,这是一个预测性的指标,伴随着公司每季度财务报表发布,对未来业绩的预测会发生改变,从而增加PEG指标判断的难度。

2. PEG指标中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应排出企业高送转的影响,举例来讲,一家企业发布中报,方案10送20,那么股本扩大为原来的3倍,如果单看每股收益也会发生突变对结果产生偏差。

3. PEG指标中强调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而并非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非常有实际意义,这体现了对广大股东利益的保护。举例来讲,一家企业不断通过外延扩张去增加其利润,若每年完成一次并购计划(并购标的的年利润与原公司利润相当),那么公司的净利润的增长率将长期保持在100%,此时去估值显然不妥。


然而了解了上述几条基本知识就顺利运用PEG估值去选股了么,答案显然并非如此。因为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PEG是否完全考虑了企业的成长能力。

再举一个例子,A公司当前的市盈率为20倍,其未来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20%,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B公司当前的市盈率为15倍,其未来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15%,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

从单纯PEG指标角度去考量,这两个企业投资价值相当。但事实并非如此,稍微有点投资意识的朋友都会知道选择A企业更佳。原因出在第二年,若A,B两个企业维持业绩增速不变、市值也不变,那么第二年,A公司的市盈率就变为16.67,B公司的市盈率就变为13.04,而A公司对应的PEG为0.83,B公司对应的PEG为0.87,显然A公司更有投资吸引力。年份越向后推,A、B公司PEG指标相差的幅度越大,而业绩增速越快,相差的幅度也会越明显。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成长性足够好,PEG数值即使偏高也并不一定高估。


上述的分析仅限于理论上,但能给我们实际的择股和操作很多启发:

1. 投资成长企业,最重要的是对未来进行预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并非静态数据的计算,如果有能力计算1-3年后的企业盈利能力,再进行估值分析准确率会更高。

2. PEG指标的难点也就是对未来的判断,若受明显的周期性行业,近几年每股收益增长率极高而此后有大幅降低的可能,尽管综合测算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仍然较高,参与仍需谨慎。

3. 估值的准确计算永远是滞后于企业成长的,即使用PEG指标去估测也不例外。很多公司即使PEG数值很低也不涨,并非市场漠视价值,而是市场提前反应了对未来的预期。只有做到先人一步,提前潜伏,才能有机会尝到业绩提升和估值提升的双击

  收起阅读 »

唐朝:绝对估值法,自由现金流折现


估值,就是估算一下这家公司或者这个股票大概值多少钱的意思。投机需要估值,投资也需要估值。投机的估值,侧重于卖,考虑的问题是多少钱可以脱手;投资的估值,侧重于买,考虑的问题是多少钱买下来划算。

有些人的估值是数据和推理,有些人的估值是经验和感觉。当然,也有些人所谓的估值是跳进去以后的自我安慰,不过偶然自慰一下可以,自慰多了,铁定会招来镰刀凌迟大法,成功地被割掉韭菜根,黯然离去。

为了在市场里活着,无论是投机还是投资,无论是经验还是推理,都需要知道一些估值的方法,或者用来赚钱,或者用来壮胆。

估值的书籍很多,方法也很多,但总体来说,只有两大类: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


所谓相对估值,

简单的说,就是给目标公司(就是你要估值的对象)找一家可比公司做参照物,依照可比公司的市值与XX之比,得出一个系数,然后套用在目标公司上,得出一个目标公司值多少钱的结论。

这个XX有很多,常见的有市值/盈利之比,得出市盈率PE;市值/净资产,得出市净率PB(大陆之外,习惯叫市账率,就是市值与账面净资产的比值);市值/销售额,得出市销率PS;市值与经营现金流净额之比,得出市现率PC;市值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芒格说Ebitda是坨屎)之比,得出市屎率;市值与屁股之比,得出市屁率PP,错了,没市屁率,这条负责搞笑……

总之,一句话,你可以选择可比公司市值与它的任何财务数据相比,得出一个可比公司的PX(劈叉),然后用这个劈叉乘以目标公司的该项财务数据,得出一个估值对象的“应该有的市值”,然后与现有市值相比,来表达是否低估或者高估。

就这么简单?对,就这么简单!推到尽,相对估值法的理论依据是:市场既然给张三这个价钱,一定有他的道理;李四跟张三长得很像,也应该值这么多钱。

因此,相对估值法起效的条件有三:1)市场给张三这个价格,真的有它的道理,而不是一时癫痫病发作;2)李四跟张三真的长得很像,而不是你眼花了,误拿张飞做貂蝉的对象。也就是确认你的选的可比公司真的“可以“比;3)你的估值说辞,别人乐意信。乐意信嘛,原因很多,比如你的文章写的很出彩、你是很有影响力的分析师、刚好有人需要这个估值故事……等等。以上三个条件满足俩,相对估值法就会起效,在A股市场里,这种估值法很有市场的,最常见的就是所谓板块联动效应,即他家挖煤的,我家也挖煤的,他涨凭什么我不涨,这基本就算市屁率了,挺有用的,反正市场不缺人信。

单纯“炒”股的话,知道相对估值的劈叉PX,足够了。如果万一天生胆小,或者象老唐一样后天被吓破胆了,不敢炒股,那就稍微麻烦一点了,需要学习绝对估值法。


所谓绝对估值法,

主要指的就是自由现金流折现法以及其变型形态:股利折现法,它是唯一能在逻辑上说得通的估值方法,简单理解就是一家企业值多少钱,要看从现在到它消失的全部时间段里,我能从中拿回多少钱,这些未来可以拿到的钱折合现在的钱是多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一个100%确定3年后还本的债券,年息为5%,面值为100元,如果你想获得10%的回报率,这个债券多少钱你会买?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现金流折现估值法模型。

怎么算呢?

第一年末,你会得到5元;

第二年末,你又会得到5元钱;

第三年末,你会得到105元;

这个债券总共回收的现金是5+5+105=115元,要价115元,你会买吗?当然不会,除非脑壳进水。你拿今天的115换未来三年陆续拿回来的115,这属于有病。

多少钱才值得买呢?

首先因为是100%确定3年后还本,所以,我们不考虑风险问题。在你期望获得10%的年回报的情况下,第一年末的5元值多少钱呢?值5/(1+10%)≈4.55元,这个计算的含义是,如果现在给我4.55元,然后假如工商银行有一个10%利率的存款,我存进去,一年后我就可以连本带息得到5元,因而在10%的收益率要求下,一年后的5元等价于现在的4.55元。

同样,第二年末的5元,就等于5÷(1+10%)÷(1+10%)=4.13元。原理是将第二年末的5元,等于第一年末4.55元,然后第一年末的4.55又等于现在的4.13元。

同理,第三年末的105元,就等于105÷(1+10%)÷(1+10%)÷(1+10%)=78.89元,含义同样,现在你给我78.89元,我去存年收益10%的存款,三年后同样能拿到105元,因此在10%的收益率假设下,三年后的105元就等价于今天的78.89元。

综上所述,如果我想获得10%的回报,这张债券我最高出价只能是4.55+4.13+78.89=87.57元。

上面这个计算过程,就叫做现金流折现,而这个10%就叫折现率。它的逻辑非常清晰,这张债券全部生命周期里(三年),带给我的全部现金流是三年内的利息15元,加上三年后还本100元,合计115元,按照10%的折现率计算,它的价值就是87.57元。估值结束。

然而,股市里可没有这么纯正的投资品。

首先,公司股票没有到期还本之说;

其次,公司经营利润可不一定和债券利息一样,全是白花花的现金,有些利润可能是会计做账作出来的,是欠条,水中花镜中月;

再次,即便是含(现)金量十足的利润,但公司也不能像债券利息一样全部给你,它经常还要投钱进去更新设备或者扩产什么的,需要资本再投入;

最后,公司每年赚多少钱可没人给你打保票。

这四个难题,就造成了股票无法象债券一样清晰的计算出来一个准确的价值,这才是“估值”的“估”字的含义。

怎么解决呢?

首先,公司股票没有到期还本一说,我们的“本”就得依赖下一位接盘侠出价才能拿回来。接盘侠在什么价格“一定”会来,这是股市里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这个确定了,我们的“本”才能保住,避免了我们想别人的“息”,别人谋走了我们的“本”;

其次,公司的利润要区分是真赚钱(现金)了,还是只赚账上数字。如果只是账上数字,你还得估算它何时变成钱,能变成多少钱;

再次,如果你计算出公司创造出的含金量十足的利润数字,由于这利润也不能分光,公司可能还要更新设备或者扩产什么的。我们还需要去厘清,哪些投入是维持现有获利能力必须耗费掉的钱,哪些是为了扩大获利能力的新投资。对于维持现有获利能力的钱,我们将它当做费用处理(就叫维持费吧)。每年获取的含金量十足的利润里,减去维持费,剩下的就是自由现金流。每年能创造出来的自由现金流,加上你计算的接盘侠会给的钱,一起按照你想要的回报率(折现率),按照不同年限收到的钱分别折现后加总,就得到了这个公司的估值;

然而,由于这些东西都是你的估算,既没有国务院文件,也没有银行担保,所以我们还需要给这个估值打个折扣,算成你承担未知风险的代价(风险溢价),最终,你可以买入的价格,出来了。除了你要求的折现率是个确定的数字以外(你可以任意精确到小数点后面N位,只是折现率越高,显然自己能出的价格就越低,买不到的可能性就越大),

另外的东西都是变量:

1)接盘侠出价;
2)利润真假;
3)每年的自由现金流(它几乎不可能是一模一样多,可能还有波动);
4)折扣。这四个变量+折现率,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造成“估值”的不同。

赔钱的投资决定,一定是以下一种或几种因素:

①过高的估计了接盘侠出价,被市场繁荣骗;
②将假利润当做了真利润,被公司会计骗;
③高估了每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被自己的乐观骗;
④折扣要求太少,被不确定性骗。

不容易吧?本来就不容易。谁说投资赚钱容易,那一定是骗你的。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要赚钱的投资决策,一定是

①保守估计接盘侠的出价;
②仔细甄别真假报表利润;
③确认自己能够“大体”估算该企业的自由现金流;
④至少留出30%以上折扣。

当然,虽然不容易,但也很简单,比如老唐就多次在雪球说过,我的估值法很简单,两句话:

①三年后15倍市盈率卖出能获利100%,我就会买;
②高杠杆企业打7折。

这里代表着:

①三年内有机会在15倍市盈率水平交给接盘侠;
②能确认利润为真;
③能大体预测出三年后的利润水平;
④留有一定的折扣,实际上三年能赚百分之五六十就已经满意了。

难点在②,但最难是③。认真读财报——解决②;理解企业、选择那些至少能看清楚三年以后净利润水平的企业——解决问题③,这没有捷径,凡是说有捷径的,要么傻要么坏。
继续阅读 »

估值,就是估算一下这家公司或者这个股票大概值多少钱的意思。投机需要估值,投资也需要估值。投机的估值,侧重于卖,考虑的问题是多少钱可以脱手;投资的估值,侧重于买,考虑的问题是多少钱买下来划算。

有些人的估值是数据和推理,有些人的估值是经验和感觉。当然,也有些人所谓的估值是跳进去以后的自我安慰,不过偶然自慰一下可以,自慰多了,铁定会招来镰刀凌迟大法,成功地被割掉韭菜根,黯然离去。

为了在市场里活着,无论是投机还是投资,无论是经验还是推理,都需要知道一些估值的方法,或者用来赚钱,或者用来壮胆。

估值的书籍很多,方法也很多,但总体来说,只有两大类: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


所谓相对估值,

简单的说,就是给目标公司(就是你要估值的对象)找一家可比公司做参照物,依照可比公司的市值与XX之比,得出一个系数,然后套用在目标公司上,得出一个目标公司值多少钱的结论。

这个XX有很多,常见的有市值/盈利之比,得出市盈率PE;市值/净资产,得出市净率PB(大陆之外,习惯叫市账率,就是市值与账面净资产的比值);市值/销售额,得出市销率PS;市值与经营现金流净额之比,得出市现率PC;市值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芒格说Ebitda是坨屎)之比,得出市屎率;市值与屁股之比,得出市屁率PP,错了,没市屁率,这条负责搞笑……

总之,一句话,你可以选择可比公司市值与它的任何财务数据相比,得出一个可比公司的PX(劈叉),然后用这个劈叉乘以目标公司的该项财务数据,得出一个估值对象的“应该有的市值”,然后与现有市值相比,来表达是否低估或者高估。

就这么简单?对,就这么简单!推到尽,相对估值法的理论依据是:市场既然给张三这个价钱,一定有他的道理;李四跟张三长得很像,也应该值这么多钱。

因此,相对估值法起效的条件有三:1)市场给张三这个价格,真的有它的道理,而不是一时癫痫病发作;2)李四跟张三真的长得很像,而不是你眼花了,误拿张飞做貂蝉的对象。也就是确认你的选的可比公司真的“可以“比;3)你的估值说辞,别人乐意信。乐意信嘛,原因很多,比如你的文章写的很出彩、你是很有影响力的分析师、刚好有人需要这个估值故事……等等。以上三个条件满足俩,相对估值法就会起效,在A股市场里,这种估值法很有市场的,最常见的就是所谓板块联动效应,即他家挖煤的,我家也挖煤的,他涨凭什么我不涨,这基本就算市屁率了,挺有用的,反正市场不缺人信。

单纯“炒”股的话,知道相对估值的劈叉PX,足够了。如果万一天生胆小,或者象老唐一样后天被吓破胆了,不敢炒股,那就稍微麻烦一点了,需要学习绝对估值法。


所谓绝对估值法,

主要指的就是自由现金流折现法以及其变型形态:股利折现法,它是唯一能在逻辑上说得通的估值方法,简单理解就是一家企业值多少钱,要看从现在到它消失的全部时间段里,我能从中拿回多少钱,这些未来可以拿到的钱折合现在的钱是多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一个100%确定3年后还本的债券,年息为5%,面值为100元,如果你想获得10%的回报率,这个债券多少钱你会买?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现金流折现估值法模型。

怎么算呢?

第一年末,你会得到5元;

第二年末,你又会得到5元钱;

第三年末,你会得到105元;

这个债券总共回收的现金是5+5+105=115元,要价115元,你会买吗?当然不会,除非脑壳进水。你拿今天的115换未来三年陆续拿回来的115,这属于有病。

多少钱才值得买呢?

首先因为是100%确定3年后还本,所以,我们不考虑风险问题。在你期望获得10%的年回报的情况下,第一年末的5元值多少钱呢?值5/(1+10%)≈4.55元,这个计算的含义是,如果现在给我4.55元,然后假如工商银行有一个10%利率的存款,我存进去,一年后我就可以连本带息得到5元,因而在10%的收益率要求下,一年后的5元等价于现在的4.55元。

同样,第二年末的5元,就等于5÷(1+10%)÷(1+10%)=4.13元。原理是将第二年末的5元,等于第一年末4.55元,然后第一年末的4.55又等于现在的4.13元。

同理,第三年末的105元,就等于105÷(1+10%)÷(1+10%)÷(1+10%)=78.89元,含义同样,现在你给我78.89元,我去存年收益10%的存款,三年后同样能拿到105元,因此在10%的收益率假设下,三年后的105元就等价于今天的78.89元。

综上所述,如果我想获得10%的回报,这张债券我最高出价只能是4.55+4.13+78.89=87.57元。

上面这个计算过程,就叫做现金流折现,而这个10%就叫折现率。它的逻辑非常清晰,这张债券全部生命周期里(三年),带给我的全部现金流是三年内的利息15元,加上三年后还本100元,合计115元,按照10%的折现率计算,它的价值就是87.57元。估值结束。

然而,股市里可没有这么纯正的投资品。

首先,公司股票没有到期还本之说;

其次,公司经营利润可不一定和债券利息一样,全是白花花的现金,有些利润可能是会计做账作出来的,是欠条,水中花镜中月;

再次,即便是含(现)金量十足的利润,但公司也不能像债券利息一样全部给你,它经常还要投钱进去更新设备或者扩产什么的,需要资本再投入;

最后,公司每年赚多少钱可没人给你打保票。

这四个难题,就造成了股票无法象债券一样清晰的计算出来一个准确的价值,这才是“估值”的“估”字的含义。

怎么解决呢?

首先,公司股票没有到期还本一说,我们的“本”就得依赖下一位接盘侠出价才能拿回来。接盘侠在什么价格“一定”会来,这是股市里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这个确定了,我们的“本”才能保住,避免了我们想别人的“息”,别人谋走了我们的“本”;

其次,公司的利润要区分是真赚钱(现金)了,还是只赚账上数字。如果只是账上数字,你还得估算它何时变成钱,能变成多少钱;

再次,如果你计算出公司创造出的含金量十足的利润数字,由于这利润也不能分光,公司可能还要更新设备或者扩产什么的。我们还需要去厘清,哪些投入是维持现有获利能力必须耗费掉的钱,哪些是为了扩大获利能力的新投资。对于维持现有获利能力的钱,我们将它当做费用处理(就叫维持费吧)。每年获取的含金量十足的利润里,减去维持费,剩下的就是自由现金流。每年能创造出来的自由现金流,加上你计算的接盘侠会给的钱,一起按照你想要的回报率(折现率),按照不同年限收到的钱分别折现后加总,就得到了这个公司的估值;

然而,由于这些东西都是你的估算,既没有国务院文件,也没有银行担保,所以我们还需要给这个估值打个折扣,算成你承担未知风险的代价(风险溢价),最终,你可以买入的价格,出来了。除了你要求的折现率是个确定的数字以外(你可以任意精确到小数点后面N位,只是折现率越高,显然自己能出的价格就越低,买不到的可能性就越大),

另外的东西都是变量:

1)接盘侠出价;
2)利润真假;
3)每年的自由现金流(它几乎不可能是一模一样多,可能还有波动);
4)折扣。这四个变量+折现率,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造成“估值”的不同。

赔钱的投资决定,一定是以下一种或几种因素:

①过高的估计了接盘侠出价,被市场繁荣骗;
②将假利润当做了真利润,被公司会计骗;
③高估了每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被自己的乐观骗;
④折扣要求太少,被不确定性骗。

不容易吧?本来就不容易。谁说投资赚钱容易,那一定是骗你的。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要赚钱的投资决策,一定是

①保守估计接盘侠的出价;
②仔细甄别真假报表利润;
③确认自己能够“大体”估算该企业的自由现金流;
④至少留出30%以上折扣。

当然,虽然不容易,但也很简单,比如老唐就多次在雪球说过,我的估值法很简单,两句话:

①三年后15倍市盈率卖出能获利100%,我就会买;
②高杠杆企业打7折。

这里代表着:

①三年内有机会在15倍市盈率水平交给接盘侠;
②能确认利润为真;
③能大体预测出三年后的利润水平;
④留有一定的折扣,实际上三年能赚百分之五六十就已经满意了。

难点在②,但最难是③。认真读财报——解决②;理解企业、选择那些至少能看清楚三年以后净利润水平的企业——解决问题③,这没有捷径,凡是说有捷径的,要么傻要么坏。 收起阅读 »

[转载]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

格雷厄姆与多德追求“价值远超过价格的安全保障”,这种证券分析方法是否已经过时?目前许多撰写教科书的教授认为如此。他们认为,股票市场是有效率的市场;换言之,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应了公司一切己知的事实以及整体经济情况:这些理论家认为,市场上没有价格偏低的股票,因为聪明的证券分析师将运用全部的既有资讯,以确保适当的价格。投资者能经年累月地击败市场,纯粹是运气使然。“如果价格完全反应既有的资讯,则这类的投资技巧将不存在。”一位现今教科书的作者如此与写道。
或许如此!但是,我要提供一组投资者的绩效供各位参考,他们长期的表现总是超越史坦普500种股价指数。他们的绩效即使纯属巧合,这项假说至少也值得我们加以审查。审查的关键事实是,我早就熟识这些赢家,而且长年以来便视他们为超级投资者,最近的认知也有十五年之久。缺少这项条件——换言之,如果我最近才从成千上万的记录中挑选几个名字,并且在今天早上提供给各位——我建议各位立即停止阅读本文。我必须说明,所有的这些记录都经过稽核。我必须再说明,我认识许多上述经理人的客户,他们长年以来所收取的支票确实符合既有的记录。
在进行审查之前,我要各位设想—场全国性的掷铜板大赛。让我们假定,全美国2.25亿的人口在明天早晨起床时都掷出一枚一美元的铜板。早晨太阳升起时,他们都走到门外掷铜板,并猜铜板出现的正面或反面。如果猜对了,他们将从猜错者的手中赢得一美元。每大都有输家遭到淘汰,奖金则不断地累积。经过十个早晨的十次投掷之后,全美国约有2.2万人连续十次猜对掷铜板的结果。每人所赢得的资金约超过1000美元。
现在,这群人可能会开始炫耀自己的战绩,此乃人的天性使然。他们可能保持谦虚的态度,但在鸡尾酒宴会中,他们偶尔会以此技巧吸引异性的注意,并炫耀其投掷铜板的奇异洞察力。
假定赢家都可以从输家手中得到适当的奖金,再经过十天,约有215个人连续二十次猜对掷铜板的结果,每个人并赢得大约100万美元的奖金。输家总共付出2.25亿美元,赢家则得到2.25亿美元。
这时候,这群人可能完全沉迷在自己的成就中:他们可能开始着书立说:“我如何每天早晨工作30秒,而在二十天之内将—美元变成100万美元。”更糟的是,他们会在全国各地参加讲*会,宣扬如何有效地投掷铜板,并且反驳持怀疑态度的教授说,“如果这是不可能的事,为什么会有我们这215个人呢?”
但是,某商学院的教授可能会粗鲁地提出—项事实,如果2.25亿只猩猩参加这场大赛,结果大致上也是如此——有215只自大的猩猩将连续赢得20次的投掷。
然而,我必须说明,前述事例和我即将提出的案例,两者之间存在着若干重大差异。旨先,如果(a)你所选择的2.25亿只猩猩的分布状况大致上和美国的人口分布相同;如果(b)经过20天的竞赛,只剩下215只赢家;如果(c)你发现其中有40只猩猩来自于奥玛哈的某个动物园,则其中必有蹊跷。于是,你会询问猩猩管理员各种问题,它们吃什么饲料、是否做特殊的运动、阅读什么书籍……换言之,如果你发现成功案例有非比寻常的集中现象,则你希望判定此异常的特色是否是成功的原因。
记住这个地方,这里盛产会投硬币的大猩猩。
1.jpg

2.jpg

科学的调查也遵循此一形态。如果你试图分析某种罕见的癌症原因——例如,美国每年只有1500个病例——而你发现蒙大拿州的某个矿区小镇便产生400个病例,则你必然对当地的饮水、病患的职业或其他种种变数产生兴趣。你知道,在—个小镇中发生400个病例,绝不是随机因素所造成。虽然你未必了解病因,但你知道从哪里着手调查。
除了地理国家,还有其他方式可以界定起源。除了地理的起源,还有我所谓“智力的起源”。我认为各位将在投资领域发现,不成比例的铜板投掷赢家来自于一个极小的智力村庄.它可以称为“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这个特殊智力村存在着许多赢家.这种集中现象绝非巧合所能够解释。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非比寻常的集中现象也可能不重要。或许有100个只是模仿某一位极具说服力的领导者,而依其主张来猜测铜板的投掷结果。当他猜正面,100个追随者也会自动地做相同的猜测。如果这一位领导者是属于最后215位赢家之一,则这100也便属于同一个智力起源,这项事实便不具有任何意义,因为100个案例实际上只代表一个案例。同理,假定你生活在一个父权结构极为严密的社会,而美国每一个家庭都恰好以父亲马首是瞻。20天之后,你将发现215位赢家是来自于21.5个家庭。若干天真的分析师可能因此而认为,成功地猜测钢板投掷的结果,其中具有高度的遗传因素。当然,这实际上不具有任何意义,因为你所拥有的不是215位个别赢家,而只是21.5个随机分布的家庭。
我所要考虑的这一群成功投资者,共有一位共同的智力族长——本杰明·格雷厄姆。但是,这些离开此智力家族的孩童,都是依据非常不同的方法猜测他们自己的“铜板”。他们各自前往不同的地方,买卖不同的股票和企业,但他们的综合绩效绝对无法用随机因素加以解释。他们做相同的猜测,并不是因为领导者下达某一项指令,因此也无法用这种方式解释他们的表现。族知只提供了猜测铜板的智力理论,每位学生都必须自行决定如何运用这项理论。
来自“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的投资者所具备的共同智力结构是:他们探索企业的价值与该企业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事实上,他们利用其间的差异,却不在意效率市场理论家所关心的问题:股票究竟在星期一或星期—:买进,或是在一月份或七月份买进……。当企业家买进某家公司时——这正是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的投资者透过上市股票所从事的行为——我怀疑有多少人会在意交易必须发生于某个月份或某个星期的第一天。如果企业的买进交易发生在星期一或星期五没有任何差别,则我无法了解学术界人士为何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探讨代表该企业部分股权的交易发生时的差异。毋庸多说,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的投资者并不探讨bate、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证券投资报酬本的变异数。这些都不足他们所关心的议题。事实上,他们大多数难以界定上述学术名词。他们只在乎两项实数:价格与价值。
面对图形分析师所研究的价量行为,我始终感觉惊讶。你是否会仅仅因为某家公司的市场价格在本周或前一周剧扬.便决定购买该企业呢?在日前电脑化的时代,人们之所以会大量研究价格与成交量的行为,理由是这两项变数拥有了无数的资料。研究未必是因为其具任何功用;而只是因为资料既然存在,学术界人士便必须努力学习操作这些资料所需要的数学技巧。—旦拥有这些技巧,不去运用它们便会带来罪恶感,即使这些技巧的运用没有任何功用,或只会带来负面功用.也在所不惜。如同一位朋友所说的,对一位持铁锤的人来说,每—样事看起来都像是钉子。
我认为,这一群具有共同智力起源的投资者非常值得我们研究。虽然学术界不断地对价格、成交量、季节性、资本规模以及其他变数,研究它们对股票绩效的影响,但这群以价值为导向赢家的方法却毫不受人关心。
关于这一项绩效的研究,我首先要追溯到从1954年到1956年间,工作于Greham—Newman公司的四位伙伴。我们总共四个人——我并不是从数以千计的对象中挑选这四个人。在我选修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课程之后,我要求进人Graham—Newman公司担任无给职的工作,但格雷厄姆却以价值高估而拒绝了我的要求。他对价值看得非常严重!经我不断地恳求,他最后答应雇我。当时公司有三位合伙股东,以及我们四位“学徒”。公司结束经营之后,我们四个人陆续在1955年到1957年间离开公司,目前只能够追踪其中三个人的投资记录。
第一个案例是沃尔特·施洛斯。沃尔特从来没有念过大学,但他在纽约金融协会参加了本杰明·葛雷厄姆的夜间课程。沃尔特在1955年离开Greham—Newman公司。以下是“亚当·史密斯”——在我和他谈论有关沃尔特的事迹之后——在《超级金钱》(Supermoney,1972年) 一书中对他所做的描述:
他从来不运用或接触有用的资讯。在华尔街几乎没有人认识他,所以没有人提供他有关投资的观念。他只参考手册上的数字,并要求企业寄年报给他,情况便是如此。
当沃尔特介绍我们认识时,他曾经描述“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在管理别人的资金,这进一步强化了他对于风险的厌恶。”他有高尚的品格.并以务实的态度自持。对他来说.金钱是真实的,股票也真实的——并从此而接受了“安全边际”的原则。
沃尔特的投资组合极为分散,目前拥有的股票远越过100支。他了解如何选股,将价格远低于其价值者出售给私人投资者。这便是他所做的一切。他不担心目前是不是一月份,不在乎今天是不是星期一,也不关心今年是不是大选年。他的想法非常单纯,如果某家公司值一美元,若我能够以40美分买进,我迟早会获利。他便是如此不断地行动:他所持有的股票种类远比我的多——而且比我更不关心企业的本质;我对沃尔特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力。这是他的长处之—,没有人能够对他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第一位是Walter。这是他的业绩:
3.jpg


第二个案例是汤姆·科纳普,他曾经和我一起在Greham—Newman公司工作。汤姆于大战之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主修化学,大战结束之后,他经常在海滩游荡。某一天,他得知大卫·多德将在可伦比亚大学开夜间投资课程。汤姆以旁听方式选修该课程,之后他对投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正式注册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并且获得了MBA学位。35年之后,我拨电话给汤姆,确定某些有关此一主题的事,我发现他仍然在海滩游荡。惟—的差别是.他目前拥有一片海滩!
在1968年,汤姆与艾德·安德生——也是葛拉汉的信徒——以及其他一、两位有共同信念的人,组成了帝地布朗合伙公司。帝地布朗合伙公司的投资高度分散。他们偶尔会从事控制股权的投资,但其被动式的投资绩效约略等于控权式投资的表现。
4.jpg


表3是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第三位员工的投资业绩记录。他在1957年成立巴菲特合伙公司。他做出的最明智的决策是在1969年结束合伙公司。从此之后,伯克夏.哈撒韦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合伙公司的延续。我无法给各位单一的指数,用以合理地测试伯克夏公司的投资管理。但是,我认为各位不论如何考验它,它的表现一直都令人满意。
5.jpg


表4是红杉基金经理人比尔·卢昂的投资业绩记录,我在1951年格雷厄姆的讲座中认识他。哈佛商学院毕业之后,他进入华尔街。稍后,他发觉需要接受真正的商业教育,于是参加了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办的讲座,我们便相逢于1951年初。从1951年到1970年间。比尔所管理的资金规模相当小,绩效却远比大盘来得好。当我结束巴菲特合伙公司的业务时,我要求比尔成立—个基金公司,来管理我们合伙股东的资金,他于是成立了红杉基金。他成立基金的时机非常不利。他面临两个层次的市场,以及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者相当难以运作的情况。我十分乐于提及一点.我的合伙股东不仅继续委托他管理,还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对他的表现十分赞赏。
其中并不涉及后见之明。比尔是我推荐给合伙股东的惟一人选,我当时就表示,如果他的绩效能够高出史坦普指数四个百分点,这便是非常稳固的表现。比尔的绩效远甚于此,而且所管理的资金规模不断地扩大。这使得管理愈来愈困难。资金规模是绩效的拖累,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并不意味当资金规模扩大,你的表现便无法超越平均水准,只是超越的幅度会缩小。如果你所管理的资金是2兆美元,则你的表现必然无法超越平均水准,因为你的资金规模便是整个股票市场的总市值。
我必须补充说明一下,截至目前我们所观察的记录,投资组合在整段期间都几乎没有重叠。他们都是根据价格与价值间的差异来选股,选择的标的也截然不同。沃尔特的最重要持股都是扎实的企业,如Hudson Pulp&Paper、Jeddo HighHand Coal、New York Trap Rock Company,即使是偶尔阅读金融版新闻的人,对这些企业的名称也耳熟能详。帝地布朗公司所选择的标的则更是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另一方面,比尔的选择标的则是大型企业。这些投资组合极少出现重叠现象。他们的记录并非由某人主导的猜测铜板,其他人则只听命附和。
6.jpg


表5的投资业绩来自于我的—位朋友,他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并且成立了一家主要的法律事务所。我大约在1960年认识他,并且建议说,法律作为嗜好是件好事,但是他应该做得更好。于是,他成立了一家合伙公司,他的操作方式和华特迥异,他的投资组合集中在极少数的证券,因此绩效的变动比较激烈,但他仍然依据相同的价值折价法从事投资。他愿意接受绩效的上下震荡,而他恰好是一位精神极度集中的人。他的名字是查理·蒙格,他是我在柏克夏公司从事操作的长期合伙股东。当他自己经营合伙事业时,他的投资组合和我或任何先前所提到的人完全都不同。
7.jpg


表6的投资业绩属于查理的一位好朋友——另一位非商学系出身的人——他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的数学系。毕业之后,他进入IBM,曾经担任推销员的工作。在我网罗查理之后,查理又网罗他。他的名字是瑞克·吉林。从1965年到]983年,史坦普指数的复利成长率为316%,而瑞克的绩效为22200%,这或许是因为他缺乏商学教育背景,他可以视为具有统计上的显着性。
8.jpg

在此撇开主题:以40美分的价格买进一美元的纸钞,人若不能够立即接受这项概念,就永远不会接受它。它就像注射药剂。如果它无法立即抓住这个人,则我认为即使你长期地说服他,并且展示各种记录,你也无法让他接受。这是很单纯的概念,但他们就是无法领悟。类似瑞克这样的人,他完全没有正式商学教育的背景,却可以立即领会价值投资法,并且在五分钟之后便加以利用。我从来不曾见过任何人,会在10年之后才逐渐地皈依这种方法。它似乎和智商或学术训练无关。它是顿悟,否则就是拒绝。
 
表7是史坦.波尔米塔(Stan Perlmeter)的投资业绩。他毕业于密西根大学艺术系,是Bozell&Jacobs广告公司的合伙股东之—。我们的办公室恰好于奥玛哈市的同一幢大楼。1965年,他认为我所经营的事业比他的行业要好,于是他离开广告业。再—次地,史坦于五分钟之内就接受了价值投资法。
9.jpg

史坦所持有的股票与沃尔特的不同。他所持有的股票也和比尔不同。他们都是独立的记录。但是,史坦买进每—支股票时,都是因为他所获得的价值高于他所支付的价格。这是他惟一的考虑。他既不参考每一季的盈余预估值,也不参考明年的盈余项估值,他不在乎当时是星期几,也不关心任何的投资研究报告,他无视价格动能、成交量与其他类似的变数。他只提出一个问题:该企业值多少钱?
 
表8与表9的投资业绩记录分别属于我参与的两家退休基金,它们并非是从我所参与的十几种退休基金中选择出来的,他是唯一两家我能够影响其投资决策的退休基金。在这两家基金中,我引导他们转变为价值导向的投资管理人,只胡非常少数的基金是基于价值进行投资管理的。
表8是华盛顿邮报公司退休基金(the Washington Post Company's Pension Fund)的投资业绩记录。几年之前,他们委托一家大型银行管理基金,后来,我建议他们聘请以价值为导向的基金经理,这样能够使投资业绩更好。*本段采用刘建位的翻译
10.jpg


表9的投资业绩属于FMC公司退休基金,我本人没有管理过这家基金的一分钱,但我的确在1974年影响了他们的决策,说服他们选择以价值为导向的基金经理。在此之前,他们采取与其他大型企业相同的方式来选择基金经理。在他们转向价值投资策略之后,其投资业绩目前在贝克退休基金调查报告(the Becker survey of pension funds)中超越其他同等规模基金而名列第一。1983年时,该基金共有8位任职1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其中7位累积投资业绩超过标准普尔指数。在此期间,FMC基金的实际业绩表现与基金平均业绩表现的净回报差额是2.43亿美元,FMC将此归功于他们与众不同的基金经理选择倾向,这些基金经理未必会是我个人中意的选择,但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基于价值来选择股票。
11.jpg


以上这9项投资业绩记录都来自于“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 的“铜板投掷者”,是我根据他们的投资决策架构,在多年前便选定了他们。我了解他们所接受过的训练,而且知道他们的智慧、个性和脾气。我们务必了解,这群人只承担了一般水准以下的风险;留意他们在股市疲弱期间的记录。他们的投资风格虽然大不相同,但心态上始终恪守:买进的标的是企业,而非企业的股票。他们当中有些人偶尔会买下整个企业,但是他们经常只是购买企业的—小部分。不论买进整体或一部分的企业,他们所秉持的态度完全相同。在投资组合,有些人持有几十种的股票;有些人则集中少数几支股票。但是,每个人都受惠于企业市场价格与其内含价值之间的差值。
我相信市场上存在着许多没有效率的现象。这些来自于“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投资人成功地掌握了价格与价值之间的缺口。华尔街的“群众”可以影响股票价格,当最情绪化的人、最贪婪的或最沮丧的人肆意驱动股价时,我们很难辩称市场价格是理性的产物。事实上,市场经常是不合理的。
我想提出有关报酬与风险之间的重要关系。在某些情况下,报酬与风险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如果有人告诉我“我有一支六发弹装的左轮*,并且填装一发子弹。你可以任意地拨动转轮,然后朝自己扣一次扳机。如果你能够逃过一功,我就赏你100万美元。”我将会拒绝这项提议——或许我的理由是100万美元太少了。然后,他可能建议将奖金提高为500万美元,但必须扣两次扳机——这便是报酬与风险之间的正向关系!
在价值投资法当中,情况恰巧相反。如果你以60美分买进一美元的纸钞,其风险大于以40美分买进一美元的纸钞,但后者报酬的期望值却比较高。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组合,其报酬的潜力愈高,风险愈低。
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1973年,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总市值为8千万美元。在这一天,你可以将其资产卖给十位买家之一,而且价格不低于4亿美元,甚至还能更高。该公司拥有华盛顿邮报、商业周刊以及数家重要的电视台。这些资产目前的价值为4亿美元,因此愿意支付4亿美元的买家并非疯子。
现在,如果股价继续下跌,该企业的市值从8千万美元跌到4千万美元,其bate值也上升。对于用bate值衡量风险的人来说,更低的价格使它受得更有风险。这真是仙境中的爱丽丝。我永远无法了解,用4千万美元,而非8千万美元购买价值4亿美元的资产,其风险竟然更高。事实上,如果你买进一堆这样的证券,而且稍微了解所谓的企业评价,则用8千万美元的价格买进4亿美元的资产,这笔交易基本上没有风险,尤其是分别以800万美元的价格买进10种价值4000万美元的资产,其风险更低。因为你不拥有4亿美元,所以你希望能够确实找到诚实而有能力的人,这并不困难。
另外,你必须有知识,而且能够粗略地估计企业的价值。但是,你不需要精密的评价知识。这便是本杰明·葛拉厄姆所谓的安全边际。你不必试图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价值8300万美元的企业。你必须让自己保有相当的缓冲。架设桥梁时,你坚持载重量为3万磅,但你只准许1万磅的卡车穿梭其间。相同的原则也适用于投资领域。
有些具备商业头脑的人可能会怀疑我撰写本文的动机:更多人皈依价值投资法,将会缩小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距。我只能够如此告诉各位,自从本杰明·格雷厄姆与大卫·多德出版《证券分析》,这个秘密已经流传了50年,在我奉行这项投资理论的35年中,我不曾目睹价值投资法蔚然成风。人的天性中似乎存在着偏执的特色,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弄得更复杂。最近30年来,学术界如果有任何作为的话,乃完全背离了价值投资的教训。它很可能继续如此。船只将环绕地球而行。但地平之说仍会畅行无阻。在市场上,价格与价值之间还会存在着宽广的差值,而奉行格雷厄姆与多德理论的人也会繁荣不绝。
------------------------------------------------------------------------------------------------------------

以上部分为巴菲特演讲全文的中文翻译。

从以上9张表可以看出,来自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投资者们,在不同的年度业绩差异往往极大,如在1969年,表1显示施洛斯公司的业绩是惨淡的-9%,而表2显示TWWDDY-BROWNE公司在1969年取得了12.7%的正收益。表3显示查理芒格在1970年收益是下跌0.1%,而表4显示同年比尔鲁昂的红杉基金取得了12.1%的收益,尽管他依然在当年跑输了标普500指数8.5个百分点(1970年道标普500涨幅20.6%)。其他年份这些情况也常常存在,大家有时间可以在表1-表9中间多加观察。

由此这群来自同一都市的投资者采用了各不相同的持股策略,才会有如此大的单年度业绩差异,可谓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而且在某些年份大师们的基金业绩常常会大幅跑输大盘基准指数,在1970-1973年“漂亮50”莺歌燕舞的日子里,红杉基金的比尔鲁昂可谓承受着连续跑输大盘的巨大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美好的事物终将到达。到了1984年,红杉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已经达到了18%,远超同期10%的标普500,当年可怜的鲁昂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价值经常迟到,却从未缺席。

笔者认为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对资金的完全支配能力,可以耐心地穿越周期,而机构投资者每天都在担心客户是否会在熊市的尽头赎回基金份额,每年都在担心业绩排名是否会因暂时的落后被炒鱿鱼,我想比尔鲁昂如果是用自己的资金投资的话,不会躲在桌子底下不敢接电话。

这里特别想提到的一位是低调却长期成绩卓越的沃尔特施洛斯,文中表1是他的战绩,长期股票收益率高于老巴,巴菲特的演讲中也特别指出“沃尔特的持股极为分散,他相对不太关注企业的本质,我的思想几乎无法对他有任何影响”。巴菲特素以集中持有能力圈内研究透彻的股票而闻名,施洛斯却可以完全不管这些,只做捡烟蒂投资,依然可以获得伟大的成绩。如果老巴是85%格雷厄姆+15%费雪的话,那施洛斯就是100%的格雷厄姆了。

查理芒格的合伙人公司投资业绩与巴菲特差别巨大,可见他俩的持股一定的差之千里,甚至完全没有交集的,但这依然不妨碍他们成为价值投资路上的精神密友,可谓殊途同归,同样的伟大,不只是战绩,而是人的胸怀和格局。

最后是我很喜欢的一段文字:那个演讲人的名字有点怪,叫巴菲特(Buffett),很像自助餐(Buffet)” 股票投资不是与众人在圆桌上抢菜吃。股票投资是自助餐,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地耐心地就着自己的节奏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吃,不用理会他人吃了多少,只要自己舒服就行了,你喜欢吃什么唯自己知道。 [[笑]]

作者:诗安
链接:https://xueqiu.com/8628686400/61076762
继续阅读 »
格雷厄姆与多德追求“价值远超过价格的安全保障”,这种证券分析方法是否已经过时?目前许多撰写教科书的教授认为如此。他们认为,股票市场是有效率的市场;换言之,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应了公司一切己知的事实以及整体经济情况:这些理论家认为,市场上没有价格偏低的股票,因为聪明的证券分析师将运用全部的既有资讯,以确保适当的价格。投资者能经年累月地击败市场,纯粹是运气使然。“如果价格完全反应既有的资讯,则这类的投资技巧将不存在。”一位现今教科书的作者如此与写道。
或许如此!但是,我要提供一组投资者的绩效供各位参考,他们长期的表现总是超越史坦普500种股价指数。他们的绩效即使纯属巧合,这项假说至少也值得我们加以审查。审查的关键事实是,我早就熟识这些赢家,而且长年以来便视他们为超级投资者,最近的认知也有十五年之久。缺少这项条件——换言之,如果我最近才从成千上万的记录中挑选几个名字,并且在今天早上提供给各位——我建议各位立即停止阅读本文。我必须说明,所有的这些记录都经过稽核。我必须再说明,我认识许多上述经理人的客户,他们长年以来所收取的支票确实符合既有的记录。
在进行审查之前,我要各位设想—场全国性的掷铜板大赛。让我们假定,全美国2.25亿的人口在明天早晨起床时都掷出一枚一美元的铜板。早晨太阳升起时,他们都走到门外掷铜板,并猜铜板出现的正面或反面。如果猜对了,他们将从猜错者的手中赢得一美元。每大都有输家遭到淘汰,奖金则不断地累积。经过十个早晨的十次投掷之后,全美国约有2.2万人连续十次猜对掷铜板的结果。每人所赢得的资金约超过1000美元。
现在,这群人可能会开始炫耀自己的战绩,此乃人的天性使然。他们可能保持谦虚的态度,但在鸡尾酒宴会中,他们偶尔会以此技巧吸引异性的注意,并炫耀其投掷铜板的奇异洞察力。
假定赢家都可以从输家手中得到适当的奖金,再经过十天,约有215个人连续二十次猜对掷铜板的结果,每个人并赢得大约100万美元的奖金。输家总共付出2.25亿美元,赢家则得到2.25亿美元。
这时候,这群人可能完全沉迷在自己的成就中:他们可能开始着书立说:“我如何每天早晨工作30秒,而在二十天之内将—美元变成100万美元。”更糟的是,他们会在全国各地参加讲*会,宣扬如何有效地投掷铜板,并且反驳持怀疑态度的教授说,“如果这是不可能的事,为什么会有我们这215个人呢?”
但是,某商学院的教授可能会粗鲁地提出—项事实,如果2.25亿只猩猩参加这场大赛,结果大致上也是如此——有215只自大的猩猩将连续赢得20次的投掷。
然而,我必须说明,前述事例和我即将提出的案例,两者之间存在着若干重大差异。旨先,如果(a)你所选择的2.25亿只猩猩的分布状况大致上和美国的人口分布相同;如果(b)经过20天的竞赛,只剩下215只赢家;如果(c)你发现其中有40只猩猩来自于奥玛哈的某个动物园,则其中必有蹊跷。于是,你会询问猩猩管理员各种问题,它们吃什么饲料、是否做特殊的运动、阅读什么书籍……换言之,如果你发现成功案例有非比寻常的集中现象,则你希望判定此异常的特色是否是成功的原因。
记住这个地方,这里盛产会投硬币的大猩猩。
1.jpg

2.jpg

科学的调查也遵循此一形态。如果你试图分析某种罕见的癌症原因——例如,美国每年只有1500个病例——而你发现蒙大拿州的某个矿区小镇便产生400个病例,则你必然对当地的饮水、病患的职业或其他种种变数产生兴趣。你知道,在—个小镇中发生400个病例,绝不是随机因素所造成。虽然你未必了解病因,但你知道从哪里着手调查。
除了地理国家,还有其他方式可以界定起源。除了地理的起源,还有我所谓“智力的起源”。我认为各位将在投资领域发现,不成比例的铜板投掷赢家来自于一个极小的智力村庄.它可以称为“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这个特殊智力村存在着许多赢家.这种集中现象绝非巧合所能够解释。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非比寻常的集中现象也可能不重要。或许有100个只是模仿某一位极具说服力的领导者,而依其主张来猜测铜板的投掷结果。当他猜正面,100个追随者也会自动地做相同的猜测。如果这一位领导者是属于最后215位赢家之一,则这100也便属于同一个智力起源,这项事实便不具有任何意义,因为100个案例实际上只代表一个案例。同理,假定你生活在一个父权结构极为严密的社会,而美国每一个家庭都恰好以父亲马首是瞻。20天之后,你将发现215位赢家是来自于21.5个家庭。若干天真的分析师可能因此而认为,成功地猜测钢板投掷的结果,其中具有高度的遗传因素。当然,这实际上不具有任何意义,因为你所拥有的不是215位个别赢家,而只是21.5个随机分布的家庭。
我所要考虑的这一群成功投资者,共有一位共同的智力族长——本杰明·格雷厄姆。但是,这些离开此智力家族的孩童,都是依据非常不同的方法猜测他们自己的“铜板”。他们各自前往不同的地方,买卖不同的股票和企业,但他们的综合绩效绝对无法用随机因素加以解释。他们做相同的猜测,并不是因为领导者下达某一项指令,因此也无法用这种方式解释他们的表现。族知只提供了猜测铜板的智力理论,每位学生都必须自行决定如何运用这项理论。
来自“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的投资者所具备的共同智力结构是:他们探索企业的价值与该企业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事实上,他们利用其间的差异,却不在意效率市场理论家所关心的问题:股票究竟在星期一或星期—:买进,或是在一月份或七月份买进……。当企业家买进某家公司时——这正是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的投资者透过上市股票所从事的行为——我怀疑有多少人会在意交易必须发生于某个月份或某个星期的第一天。如果企业的买进交易发生在星期一或星期五没有任何差别,则我无法了解学术界人士为何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探讨代表该企业部分股权的交易发生时的差异。毋庸多说,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的投资者并不探讨bate、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证券投资报酬本的变异数。这些都不足他们所关心的议题。事实上,他们大多数难以界定上述学术名词。他们只在乎两项实数:价格与价值。
面对图形分析师所研究的价量行为,我始终感觉惊讶。你是否会仅仅因为某家公司的市场价格在本周或前一周剧扬.便决定购买该企业呢?在日前电脑化的时代,人们之所以会大量研究价格与成交量的行为,理由是这两项变数拥有了无数的资料。研究未必是因为其具任何功用;而只是因为资料既然存在,学术界人士便必须努力学习操作这些资料所需要的数学技巧。—旦拥有这些技巧,不去运用它们便会带来罪恶感,即使这些技巧的运用没有任何功用,或只会带来负面功用.也在所不惜。如同一位朋友所说的,对一位持铁锤的人来说,每—样事看起来都像是钉子。
我认为,这一群具有共同智力起源的投资者非常值得我们研究。虽然学术界不断地对价格、成交量、季节性、资本规模以及其他变数,研究它们对股票绩效的影响,但这群以价值为导向赢家的方法却毫不受人关心。
关于这一项绩效的研究,我首先要追溯到从1954年到1956年间,工作于Greham—Newman公司的四位伙伴。我们总共四个人——我并不是从数以千计的对象中挑选这四个人。在我选修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课程之后,我要求进人Graham—Newman公司担任无给职的工作,但格雷厄姆却以价值高估而拒绝了我的要求。他对价值看得非常严重!经我不断地恳求,他最后答应雇我。当时公司有三位合伙股东,以及我们四位“学徒”。公司结束经营之后,我们四个人陆续在1955年到1957年间离开公司,目前只能够追踪其中三个人的投资记录。
第一个案例是沃尔特·施洛斯。沃尔特从来没有念过大学,但他在纽约金融协会参加了本杰明·葛雷厄姆的夜间课程。沃尔特在1955年离开Greham—Newman公司。以下是“亚当·史密斯”——在我和他谈论有关沃尔特的事迹之后——在《超级金钱》(Supermoney,1972年) 一书中对他所做的描述:
他从来不运用或接触有用的资讯。在华尔街几乎没有人认识他,所以没有人提供他有关投资的观念。他只参考手册上的数字,并要求企业寄年报给他,情况便是如此。
当沃尔特介绍我们认识时,他曾经描述“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在管理别人的资金,这进一步强化了他对于风险的厌恶。”他有高尚的品格.并以务实的态度自持。对他来说.金钱是真实的,股票也真实的——并从此而接受了“安全边际”的原则。
沃尔特的投资组合极为分散,目前拥有的股票远越过100支。他了解如何选股,将价格远低于其价值者出售给私人投资者。这便是他所做的一切。他不担心目前是不是一月份,不在乎今天是不是星期一,也不关心今年是不是大选年。他的想法非常单纯,如果某家公司值一美元,若我能够以40美分买进,我迟早会获利。他便是如此不断地行动:他所持有的股票种类远比我的多——而且比我更不关心企业的本质;我对沃尔特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力。这是他的长处之—,没有人能够对他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第一位是Walter。这是他的业绩:
3.jpg


第二个案例是汤姆·科纳普,他曾经和我一起在Greham—Newman公司工作。汤姆于大战之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主修化学,大战结束之后,他经常在海滩游荡。某一天,他得知大卫·多德将在可伦比亚大学开夜间投资课程。汤姆以旁听方式选修该课程,之后他对投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正式注册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并且获得了MBA学位。35年之后,我拨电话给汤姆,确定某些有关此一主题的事,我发现他仍然在海滩游荡。惟—的差别是.他目前拥有一片海滩!
在1968年,汤姆与艾德·安德生——也是葛拉汉的信徒——以及其他一、两位有共同信念的人,组成了帝地布朗合伙公司。帝地布朗合伙公司的投资高度分散。他们偶尔会从事控制股权的投资,但其被动式的投资绩效约略等于控权式投资的表现。
4.jpg


表3是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第三位员工的投资业绩记录。他在1957年成立巴菲特合伙公司。他做出的最明智的决策是在1969年结束合伙公司。从此之后,伯克夏.哈撒韦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合伙公司的延续。我无法给各位单一的指数,用以合理地测试伯克夏公司的投资管理。但是,我认为各位不论如何考验它,它的表现一直都令人满意。
5.jpg


表4是红杉基金经理人比尔·卢昂的投资业绩记录,我在1951年格雷厄姆的讲座中认识他。哈佛商学院毕业之后,他进入华尔街。稍后,他发觉需要接受真正的商业教育,于是参加了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办的讲座,我们便相逢于1951年初。从1951年到1970年间。比尔所管理的资金规模相当小,绩效却远比大盘来得好。当我结束巴菲特合伙公司的业务时,我要求比尔成立—个基金公司,来管理我们合伙股东的资金,他于是成立了红杉基金。他成立基金的时机非常不利。他面临两个层次的市场,以及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者相当难以运作的情况。我十分乐于提及一点.我的合伙股东不仅继续委托他管理,还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对他的表现十分赞赏。
其中并不涉及后见之明。比尔是我推荐给合伙股东的惟一人选,我当时就表示,如果他的绩效能够高出史坦普指数四个百分点,这便是非常稳固的表现。比尔的绩效远甚于此,而且所管理的资金规模不断地扩大。这使得管理愈来愈困难。资金规模是绩效的拖累,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并不意味当资金规模扩大,你的表现便无法超越平均水准,只是超越的幅度会缩小。如果你所管理的资金是2兆美元,则你的表现必然无法超越平均水准,因为你的资金规模便是整个股票市场的总市值。
我必须补充说明一下,截至目前我们所观察的记录,投资组合在整段期间都几乎没有重叠。他们都是根据价格与价值间的差异来选股,选择的标的也截然不同。沃尔特的最重要持股都是扎实的企业,如Hudson Pulp&Paper、Jeddo HighHand Coal、New York Trap Rock Company,即使是偶尔阅读金融版新闻的人,对这些企业的名称也耳熟能详。帝地布朗公司所选择的标的则更是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另一方面,比尔的选择标的则是大型企业。这些投资组合极少出现重叠现象。他们的记录并非由某人主导的猜测铜板,其他人则只听命附和。
6.jpg


表5的投资业绩来自于我的—位朋友,他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并且成立了一家主要的法律事务所。我大约在1960年认识他,并且建议说,法律作为嗜好是件好事,但是他应该做得更好。于是,他成立了一家合伙公司,他的操作方式和华特迥异,他的投资组合集中在极少数的证券,因此绩效的变动比较激烈,但他仍然依据相同的价值折价法从事投资。他愿意接受绩效的上下震荡,而他恰好是一位精神极度集中的人。他的名字是查理·蒙格,他是我在柏克夏公司从事操作的长期合伙股东。当他自己经营合伙事业时,他的投资组合和我或任何先前所提到的人完全都不同。
7.jpg


表6的投资业绩属于查理的一位好朋友——另一位非商学系出身的人——他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的数学系。毕业之后,他进入IBM,曾经担任推销员的工作。在我网罗查理之后,查理又网罗他。他的名字是瑞克·吉林。从1965年到]983年,史坦普指数的复利成长率为316%,而瑞克的绩效为22200%,这或许是因为他缺乏商学教育背景,他可以视为具有统计上的显着性。
8.jpg

在此撇开主题:以40美分的价格买进一美元的纸钞,人若不能够立即接受这项概念,就永远不会接受它。它就像注射药剂。如果它无法立即抓住这个人,则我认为即使你长期地说服他,并且展示各种记录,你也无法让他接受。这是很单纯的概念,但他们就是无法领悟。类似瑞克这样的人,他完全没有正式商学教育的背景,却可以立即领会价值投资法,并且在五分钟之后便加以利用。我从来不曾见过任何人,会在10年之后才逐渐地皈依这种方法。它似乎和智商或学术训练无关。它是顿悟,否则就是拒绝。
 
表7是史坦.波尔米塔(Stan Perlmeter)的投资业绩。他毕业于密西根大学艺术系,是Bozell&Jacobs广告公司的合伙股东之—。我们的办公室恰好于奥玛哈市的同一幢大楼。1965年,他认为我所经营的事业比他的行业要好,于是他离开广告业。再—次地,史坦于五分钟之内就接受了价值投资法。
9.jpg

史坦所持有的股票与沃尔特的不同。他所持有的股票也和比尔不同。他们都是独立的记录。但是,史坦买进每—支股票时,都是因为他所获得的价值高于他所支付的价格。这是他惟一的考虑。他既不参考每一季的盈余预估值,也不参考明年的盈余项估值,他不在乎当时是星期几,也不关心任何的投资研究报告,他无视价格动能、成交量与其他类似的变数。他只提出一个问题:该企业值多少钱?
 
表8与表9的投资业绩记录分别属于我参与的两家退休基金,它们并非是从我所参与的十几种退休基金中选择出来的,他是唯一两家我能够影响其投资决策的退休基金。在这两家基金中,我引导他们转变为价值导向的投资管理人,只胡非常少数的基金是基于价值进行投资管理的。
表8是华盛顿邮报公司退休基金(the Washington Post Company's Pension Fund)的投资业绩记录。几年之前,他们委托一家大型银行管理基金,后来,我建议他们聘请以价值为导向的基金经理,这样能够使投资业绩更好。*本段采用刘建位的翻译
10.jpg


表9的投资业绩属于FMC公司退休基金,我本人没有管理过这家基金的一分钱,但我的确在1974年影响了他们的决策,说服他们选择以价值为导向的基金经理。在此之前,他们采取与其他大型企业相同的方式来选择基金经理。在他们转向价值投资策略之后,其投资业绩目前在贝克退休基金调查报告(the Becker survey of pension funds)中超越其他同等规模基金而名列第一。1983年时,该基金共有8位任职1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其中7位累积投资业绩超过标准普尔指数。在此期间,FMC基金的实际业绩表现与基金平均业绩表现的净回报差额是2.43亿美元,FMC将此归功于他们与众不同的基金经理选择倾向,这些基金经理未必会是我个人中意的选择,但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基于价值来选择股票。
11.jpg


以上这9项投资业绩记录都来自于“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 的“铜板投掷者”,是我根据他们的投资决策架构,在多年前便选定了他们。我了解他们所接受过的训练,而且知道他们的智慧、个性和脾气。我们务必了解,这群人只承担了一般水准以下的风险;留意他们在股市疲弱期间的记录。他们的投资风格虽然大不相同,但心态上始终恪守:买进的标的是企业,而非企业的股票。他们当中有些人偶尔会买下整个企业,但是他们经常只是购买企业的—小部分。不论买进整体或一部分的企业,他们所秉持的态度完全相同。在投资组合,有些人持有几十种的股票;有些人则集中少数几支股票。但是,每个人都受惠于企业市场价格与其内含价值之间的差值。
我相信市场上存在着许多没有效率的现象。这些来自于“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投资人成功地掌握了价格与价值之间的缺口。华尔街的“群众”可以影响股票价格,当最情绪化的人、最贪婪的或最沮丧的人肆意驱动股价时,我们很难辩称市场价格是理性的产物。事实上,市场经常是不合理的。
我想提出有关报酬与风险之间的重要关系。在某些情况下,报酬与风险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如果有人告诉我“我有一支六发弹装的左轮*,并且填装一发子弹。你可以任意地拨动转轮,然后朝自己扣一次扳机。如果你能够逃过一功,我就赏你100万美元。”我将会拒绝这项提议——或许我的理由是100万美元太少了。然后,他可能建议将奖金提高为500万美元,但必须扣两次扳机——这便是报酬与风险之间的正向关系!
在价值投资法当中,情况恰巧相反。如果你以60美分买进一美元的纸钞,其风险大于以40美分买进一美元的纸钞,但后者报酬的期望值却比较高。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组合,其报酬的潜力愈高,风险愈低。
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1973年,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总市值为8千万美元。在这一天,你可以将其资产卖给十位买家之一,而且价格不低于4亿美元,甚至还能更高。该公司拥有华盛顿邮报、商业周刊以及数家重要的电视台。这些资产目前的价值为4亿美元,因此愿意支付4亿美元的买家并非疯子。
现在,如果股价继续下跌,该企业的市值从8千万美元跌到4千万美元,其bate值也上升。对于用bate值衡量风险的人来说,更低的价格使它受得更有风险。这真是仙境中的爱丽丝。我永远无法了解,用4千万美元,而非8千万美元购买价值4亿美元的资产,其风险竟然更高。事实上,如果你买进一堆这样的证券,而且稍微了解所谓的企业评价,则用8千万美元的价格买进4亿美元的资产,这笔交易基本上没有风险,尤其是分别以800万美元的价格买进10种价值4000万美元的资产,其风险更低。因为你不拥有4亿美元,所以你希望能够确实找到诚实而有能力的人,这并不困难。
另外,你必须有知识,而且能够粗略地估计企业的价值。但是,你不需要精密的评价知识。这便是本杰明·葛拉厄姆所谓的安全边际。你不必试图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价值8300万美元的企业。你必须让自己保有相当的缓冲。架设桥梁时,你坚持载重量为3万磅,但你只准许1万磅的卡车穿梭其间。相同的原则也适用于投资领域。
有些具备商业头脑的人可能会怀疑我撰写本文的动机:更多人皈依价值投资法,将会缩小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距。我只能够如此告诉各位,自从本杰明·格雷厄姆与大卫·多德出版《证券分析》,这个秘密已经流传了50年,在我奉行这项投资理论的35年中,我不曾目睹价值投资法蔚然成风。人的天性中似乎存在着偏执的特色,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弄得更复杂。最近30年来,学术界如果有任何作为的话,乃完全背离了价值投资的教训。它很可能继续如此。船只将环绕地球而行。但地平之说仍会畅行无阻。在市场上,价格与价值之间还会存在着宽广的差值,而奉行格雷厄姆与多德理论的人也会繁荣不绝。
------------------------------------------------------------------------------------------------------------

以上部分为巴菲特演讲全文的中文翻译。

从以上9张表可以看出,来自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投资者们,在不同的年度业绩差异往往极大,如在1969年,表1显示施洛斯公司的业绩是惨淡的-9%,而表2显示TWWDDY-BROWNE公司在1969年取得了12.7%的正收益。表3显示查理芒格在1970年收益是下跌0.1%,而表4显示同年比尔鲁昂的红杉基金取得了12.1%的收益,尽管他依然在当年跑输了标普500指数8.5个百分点(1970年道标普500涨幅20.6%)。其他年份这些情况也常常存在,大家有时间可以在表1-表9中间多加观察。

由此这群来自同一都市的投资者采用了各不相同的持股策略,才会有如此大的单年度业绩差异,可谓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而且在某些年份大师们的基金业绩常常会大幅跑输大盘基准指数,在1970-1973年“漂亮50”莺歌燕舞的日子里,红杉基金的比尔鲁昂可谓承受着连续跑输大盘的巨大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美好的事物终将到达。到了1984年,红杉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已经达到了18%,远超同期10%的标普500,当年可怜的鲁昂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价值经常迟到,却从未缺席。

笔者认为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对资金的完全支配能力,可以耐心地穿越周期,而机构投资者每天都在担心客户是否会在熊市的尽头赎回基金份额,每年都在担心业绩排名是否会因暂时的落后被炒鱿鱼,我想比尔鲁昂如果是用自己的资金投资的话,不会躲在桌子底下不敢接电话。

这里特别想提到的一位是低调却长期成绩卓越的沃尔特施洛斯,文中表1是他的战绩,长期股票收益率高于老巴,巴菲特的演讲中也特别指出“沃尔特的持股极为分散,他相对不太关注企业的本质,我的思想几乎无法对他有任何影响”。巴菲特素以集中持有能力圈内研究透彻的股票而闻名,施洛斯却可以完全不管这些,只做捡烟蒂投资,依然可以获得伟大的成绩。如果老巴是85%格雷厄姆+15%费雪的话,那施洛斯就是100%的格雷厄姆了。

查理芒格的合伙人公司投资业绩与巴菲特差别巨大,可见他俩的持股一定的差之千里,甚至完全没有交集的,但这依然不妨碍他们成为价值投资路上的精神密友,可谓殊途同归,同样的伟大,不只是战绩,而是人的胸怀和格局。

最后是我很喜欢的一段文字:那个演讲人的名字有点怪,叫巴菲特(Buffett),很像自助餐(Buffet)” 股票投资不是与众人在圆桌上抢菜吃。股票投资是自助餐,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地耐心地就着自己的节奏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吃,不用理会他人吃了多少,只要自己舒服就行了,你喜欢吃什么唯自己知道。 [[笑]]

作者:诗安
链接:https://xueqiu.com/8628686400/61076762 收起阅读 »

查理·芒格

“如果你没有找到一个当你睡觉时还能挣钱的方法,你将一直工作到死!”全世界的富人都在做三件事:赶趋势,找平台,抓机遇
“如果你没有找到一个当你睡觉时还能挣钱的方法,你将一直工作到死!”全世界的富人都在做三件事:赶趋势,找平台,抓机遇

转载:段永平投资箴言/2018年

段永平投资箴言/2018年
 "我觉得模糊的正确指的就是定性的重要性,或者甚至也可以说是要先做对的事情。"2018年如果能懂大道的这句话,很多人就不会掉进“精确的错误”这个坑里。不过,现在懂也不晚!

2019年,继续前行,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感谢大道!!

2018-01


1、我不研究这些问题(周期的问题),不光不知道如何预测周期,连定义是什么都搞不清。

2、(怎么考虑质地一般但很便宜的公司?)用拥有10年或20年的角度看,不要想市场

3、(为什么不上雪球)我只是不想在上面花时间而已。

4、(如何看待2017年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2.3%?)个人认为是因为产品足够好而导致的换机周期拉长了。最典型的表现就是iPad,很多人买了以后会一直用,不需要每年换。最早一到两年买个新iPad就慢慢会变成四到五年才买一个。手机已经也已经有点这个味道了。比如用iPhone6的人一般都不急着换6s或7,不过换8或X的人的比例就高了不少。

5、(巴菲特说“如开始就成功,就不要另觅他途”,是什么意思?)你羽毛球打得好,很赚钱,于是改打golf?大概没人愿意这样吧。任何成功都是不容易的,另觅他途的代价太大了。

6、如果你觉得好的投资机会为什么只拿出5-10%呢?留钱干什么?要么就是你觉得这是投机,所以只放5-10%?

7、市值低于现金的公司千万要小心,和投资别的公司一样小心就好!一眼看上去市值低于现金的公司确实经常是值得花时间去看的,但多数情况下这未必就是便宜货。

8、多数人的问题是:算得太多而想的太少。拿点小钱试试没啥不可,但你想试的是什么?市场的走势?

9、(iPhone8上市后还买iPhone6)哈,这说明你投资还不够成功或者是有点啥没想开的?我一直认为,在负担得起的范围内,把买好东西的钱省下来是想不开的表现。我还见过10亿美金身价的人开着开了十几年的车也不舍得买新手机的,你这不算太坏。

10、(对现在GE的观点)最近偶尔有人会问我GE掉下来了,是否值得关注。GE以前的文化我是喜欢的,前些年我也曾经买过不少GE的股票。后来卖掉GE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一天我去GE的公司主页看了一眼,发现根本找不到我在杰克韦尔奇书上看到的他对GE的文化的描述,后来发现当时的CEO居然有“去韦尔奇化”的倾向,加上这家公司的生意实在是太复杂,所以我就统统卖了。现在价格已经显著低过我当时卖的价格,但我还是没提起兴趣来。

11、(对拼多多目前的状态有何见解?)我对拼多多具体做什么没了解过,如果用户满意度这么低那未来是没啥前途的。

12、(关于便宜股票“再便宜也不能减少对公司的理解,想清楚10年以后的样子,不能降低对公司的要求,所有的筛子还是要过”)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不这么做会更不容易的!

       (不这么做不但损失惨重,而且还会错失好的机会,时间越长这一正一负的差额越大,损失越大)对,就是机会成本的意思。


 
2018-02


13、(怎么看A股中手机产业链公司最近的下跌?)下跌了?没关注过。还是那句老话,用10年的眼光看!

14、(您现在还会遇到有钱没有idea的问题吗?)作为一个“有钱人”,这个问题会一直存在的。

15、(投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这一说,投资变得好像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啊?还是好好看看老巴吧,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点上下而求索的感觉都没有。老巴绝对是能够找到事物本质的人,(投)苹果这事是个非常好的例子。革命不分先后哈。


 
2018-03


16、(为什么老巴2分钟就能决定买不买一个公司?)两分钟的判断的前提是几十年的思考

17、(巴菲特卖IBM,买入苹果,巴老到底是看到了什么本质?)现金流,现在的现金流和未来的现金流

18、(经济复苏期投资有色金属、钢铁是不是价值投资?)不知道是不是的,就是不是。



2018-05


19、(如何看待虚拟货币?)没有现金流的东西不知道怎么看。

20、(马斯克发推文表示自己要做糖果厂)大概是因为芒格说过Musk是个250,Musk不高兴了。看来他确实是个250。芒格原话的意思大致是:Musk是个公认的天才,他的iq可能有190,但他自己可能认为自己有250。

21、(茅台酒换了董事长,说是要大干快上了,企业文化或会变化?)茅台就是那个53度飞天,谁改谁下台哈。

22、(怎么看阿胶?)阿胶我搞不懂,不知道人们为什么用。

23、我觉得模糊的正确指的就是定性的重要性,或者甚至也可以说是要先做对的事情



2018-06


24、老巴确实厉害,居然就看明白了苹果而且下手很重啊!估计是被苹果的现金流吸引的。老巴其实一直很花时间在思考这些年新起来的公司,他对苹果,google,亚马逊等公司的了解远超大家的想象。

25、(究竟怎么判断是真“懂”了,还是假“懂”?)其实很简单,当你还有疑惑时就表示你还不懂或懂得不够哈。

26、(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要怎么评估是好是坏?)

     1. 做正确的事情实际上是通过不做不正确的事情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一旦发现是不正确的事情,就要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价往往都会是最小的代价。举个简单的投资里的例子,发现买错了股票或公司就应该赶紧离开,不然越到后面损失会越大,但大部分人往往会希望等到回本再说。同时,正确的事情就要坚持,比如买了个好公司。举个我们自己的小例子,大概五六年前我们公司让我负责一笔人民币闲钱的投资,开始我们买的时候可能了解不够,没能完全看明白,后来觉得是买错了,最后亏了点小钱卖掉了,全部换成了茅台。如果当时不及时改正错误,可能到今天还亏着钱呢。亏钱卖股票不容易,但如果懂沉入成本以及机会成本的概念的话就会容易很多。是否在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情属于如何把事情做对的范畴,这个我不擅长,所以早早就退休了。不过,我知道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是一定会犯很多错误的,所以在做对的事情过程当中所犯的错误和因为做错的事情而带来的结果要严格区分开来。

     2、(怎么保证选对人?)没有绝对的办法来保证,但如果选人时先看合适性(价值观匹配)会比只看合格性(做事情的能力)要好得多,选中合适的人的概率要大得多。许多公司挑人时是首先看合格性的,概率上就容易出问题,许多公司本身价值观就有问题,选人自然就困难了。不合适的人管理公司的风险很多时候是难以控制的,结果公司很可能就会垮掉。企业文化比较好的公司往往会更快发现问题,所以纠正的机会会大很多,存活下来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3、(公司经营活动中,员工的协作,是否取得了超过单个员工能力加总的效果?)这个当然,想不出不协作效果更好的例子,哪怕你是个作家,平时也是有人帮点忙才效率高的吧?

     4、(在股东利益与公司实际控制人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股东的利益是否有保障?)这个问题没太看懂你为什么这么问,当然是有的有,有的没有啊,企业文化不好的企业没保障的概率大得多。



2018-07


27、(怎么看待GE退出道琼斯指数?)ge这些年确实出了问题,CEO出差居然有另一家飞机随行,更恐怖的是CEO居然说不知道,还真没见过这么不靠谱的。

28、(有没有比较好的制度来制衡CEO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靠董事会,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体现在如何选人上。一旦选错,一般损失都很大。这些年看到不少公司选错CEO的,最典型的就是HP,当然也包括Yahoo。其实阿里当年168用错CEO的损失也不小,但相对整个公司而言被忽略不计了。

29、我计划再一次买点PreIPO(拼多多)。也许10年后人们会发现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看看黄峥讲的东西,去想想10年后的拼多多吧。我还没用过拼多多但我对黄峥有很高的信任度! 给他10年时间,大家会看到他们厉害的地方的。拼多多才成立不到三年,有些毛病很正常。我觉得10年后他们会非常厉害,如果能够有10年的话。

30、我今天(7.28)也买了些拼多多。虽然我已经有不少了,而且价格便宜很多,但我还是想再多买些。我已经好些年没有买公司的欲望了,但我觉得有机会的话,我会多买些拼多多。我相信企业文化的力量!拼多多股票10年内是我是不会考虑卖的,但有机会我会继续买。

31、(拼多多有点像线上costco?)这确实是拼多多想做到的事情。

32、(拼多多)上市就是为了被监督,现在监督来了,虽然不一定是预期的形式,但长远来说,对拼多多的改进是非常有好处的。希望拼多多能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哈。

33、(现在买拼多多会不会有点当年买网易的感觉?)我的说法不够成投资建议哈。目前拼多多受到的攻击非常猛烈,没人知道会是什么影响,虽然我不认为会对业务造成任何影响。我看到很多文章都像是有组织写的,大家对比一下那些写我的文章,基本都是拼的感觉就明白我的意思了。如果拼多多能渡过他的难关的话,未来拼多多这个流量,怎么着一年200-300亿(人民币)的利润似乎不应该是问题吧?至于应该什么价买这家公司,不是我可以回答得了的。

34、(现在的拼多多跟苹果相比,是不是更有吸引力?)从10年的角度看,拼多多显然机会大些但风险也大些哈。绝对不够成投资建议。我认为某一天跌破发行价是很有可能的,10年后大家觉得今天这个价钱真便宜也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我在等破发了再说,哈哈。



2018-08


35、苹果破200了,其实如果不是回购了这么多的话,市值也早破了万亿了。开瓶茅台吧。赶紧突破一下(一万亿美元)比较好,不然过段时间回购和分红多了又破不了了,搞得一堆无关的人瞎惦记。

36、苹果破一万亿的这天好像也没啥特别嘛,该忙啥还忙啥,不过倒是收到几个朋友送来的几块钱赌注。

37、库克是个比乔布斯更好的CEO。库克更理性,同时骨子里对乔布斯的追求非常理解。前段时间我见到一个投资界的老前辈时,我说我认为库克其实是个更好的CEO时,他老人家说其实我也这么认为。基业长青里说乔布斯是个“报时人”,其实乔布斯同时还是个非常好的“造钟人”,库克其实就是乔布斯最伟大的发明(发现)之一。

38、任俊杰:夹头就四个字,选对;拿住。目前看,大部分人还是觉得拿住比较难。我觉得大家是对的。选对和拿住。学会这两门课,在股市上赚钱那没有那么难了(还需要一点点小小的运气)不过,人性确实让第二条更难一些。因此我以为,你要拿出至少一半的精力去搞懂老巴讲的第二门课程。搞懂了,拿住,就不难了。
      能“拿住”的几个要素(个人体会):

  1. 没有过高的期望回报(本人是年均12%);
  2. 对股市运行规律有一定了解,这点非常重要(为啥你总能逆向思考?且大部分都对?);
  3. 盯住比赛,而不是记分牌。(绝大部分人不是如此);
  4. 尽量让自己远离市场(不要天天看K线);
  5. 将评估投资回报的时间调整为5年以上;6.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


       段:我觉得应该是看懂生意比较难,看不懂的拿住比较难。大部分人拿不住是因为看不懂。真看懂了不应该拿不住。

       任俊杰:大道兄讲的不无道理,不过是否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几年来我常想一个问题,按滚动10年算,长期年均回报高于10%的股票还是蛮多的。长期持有这些股票,意味着你有很大概率战胜市场。如果不是“很懂”生意,寻几个简单要素(这需要做些功课),建立一个由数只股票组成的组合然后长期持有(定期检疫),其回报应当是不错的。为何很少有人这样做?我觉得背后的原因还是很多的,比如我前面说的几条。股市上勤劳甚至十分刻苦的人并不少,但为何他们总是把精力用错了地方?我觉得还是不懂市场,他们从没有认识到抱住几颗大树不松手(即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玄机究竟在哪,因此也就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懂生意”上面了。对吗?望大道兄指正。

       段:我其实也是属于完全不懂市场同时还很不刻苦的那种,你说得东西对我来说有点复杂。我自己的理解很简单,不懂的就不碰了,这么些年小日子也还过得去哈。不过,我要实在是找不到公司可以买的时候,我就买brka/b,让老巴帮我管钱怎么着也会不错的。

      任俊杰:买股票就是买生意对你来说也许很简单,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个人观察)几乎就是一个传说(大多言行不一)。一个有趣的问题。对有些人,是不懂生意;对有些人,大概似乎好像也不尽然。

       段:我懂的生意非常少,和很多人的差别在于我承认我懂的少,所以就变简单了。

39、历史上有个广告比较“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和“味道好极了”,你知道哪一个?另一个现在在哪里?广告想传达什么很重要,似是而非不好。

40、不整天想着出奇,犯错机会会下降,不小心出个奇反而成为可能了。我们的智能手机就是个例子哈。我说的不出奇并不是说结果不出奇,而是说心里不要老想着出奇。你如果老想着本质的东西,总有机会出奇的,我们公司就是不错的例子啊。

41、(关于目前拼多多的估值)你厉害,但不是学我的。我不是这么算的,这种情况我根本就不会算!目前这种情况,根本还无从算起。唯一我觉得可以做风投的理由就是,在目前这种成长情况下,我相信他们的好文化最终会有不错的概率会带来好结果。



2018-09


42、网易不同,我非常懂游戏,当时非常确定他们将来会赚很多钱,不知道的只是到底能赚多少。对拼多多来说我目前的水平依然不知道他们未来能不能赚到符合目前市值的利润。三年前我投拼多多时就不知道最终他们能不能赚钱,现在看了一下数据后依然还是不知道,但显然他们的影响力已经大了非常非常多了。我现在觉得他们能做出来的机会比三年前大了许多。

43、这里风投的意思是:这么一帮人,这样一种文化,这样一个生意模式,如果一直这么发展下去,10年后跟淘宝平分天下还是有可能的吧?如果他们做到了,股东回报自然高。风险的部分在哪里呢?我要知道就不是风投了。

44、从财报看,拼多多要赚钱似乎不难,只是没必要急着赚钱而已吧?

45、本分是慢慢说全的,但从一开始就在心里面。松下和ge的文化都有点帮助,但本质的还是自己内心本来就在的那个东西。

46、(游戏是门好生意吗?游戏公司的护城河是什么?)好的游戏绝对是好生意,但一般的游戏未必是。好的游戏公司绝对是那些有护城河的公司,但大部分游戏公司是没有护城河的。

47、(预测拼多多未来每年可以挣200-300亿人民币)是猜测不是预测,把握性不一样。我懂得不多,但知道流量经常是很值钱的。他们流量很大,而且都来源于看得见的生意,所以变现不是问题。我相信他们本分的文化会让他们找到非急功近利的办法的。

48、对贸易战我没啥看法,或者说有也不说反正说了也没用。从投资的角度讲,找到好公司比啥都重要。在大家有“危机”的时候,好公司往往能将“危机”简化为“机”的。

49、我和方丈关系挺好的,因为大家都是试图探寻事物本质的人(这种人不知道为什么不那么多见),道家和儒家或佛家恐怕没那么好的关系吧(说方丈像孔子怎么觉得有点怪呢)?我是个不太爱读书的人,方丈则博览群书啊,所以除了年龄,将来他各方面都会比我强的,不过广东话他可能这辈子不会比我好了。

50、我就是这个时候(2011.01)开始买苹果的,记得那个时候大概310-320的样子?开始时决定投10%,后来越看越明白,慢慢就几乎都变成苹果了。

51、(如果遇到像08年那样的系统性风险, 会卖掉一部分苹果吗?)不懂什么叫系统风险,好公司便宜的时候应该尽量多买点,岂有卖掉之理呢?

52、(黄峥说拼多多是撞上了好运)黄峥是实在人,拼多多起来也确实有运气成分,但绝对不只是运气哈。

53、(关于1969年, 巴菲特认为市场估值太高宣布解散公司“退休”,这一休息就是5年)如果你认为该减少一些的话,为什么不是全部呢?如果你觉得你拥有的公司太贵了你就该都卖了,除非留点做纪念,不然留一部分赌市场再涨一点吗?老巴当年是看着自己手里的东西而不是看着市场吧?老巴当年不干了是因为实在找不到自己敢买的公司,拿着大家的钱不舒服,所以就干脆解散了。

54、(茅台推43度“喜宴”新品牌,这么做对茅台的护城河有什么影响么?)这个我不懂,粗看我也觉得有些道理吧。比如我喝53度就觉得有点太烈。也许可以试试43度?生肖酒是有市场需求的,我就买了几瓶哈。

55、(关于阿里、马云)当然还关注着,但不太了解张勇。过去都是马云在前台,一年后也许能多看到些其他人。我认为不会对阿里有大影响,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56、最早黄峥还在Google时是有过打算想和我一起做投资的想法的。但后来他总是觉得自己没有经营过企业,老是觉得自己在某个地方差点啥,最后就坚决滴回去了。当时给了我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美国的中餐不好吃。我当时觉得作为独子的他内心真实的理由可能是因为他其实就是个孝子,不想离爸爸妈妈太远而已。

57、在我心里,像陈明永,沈炜或黄峥他们最后有啥成就我都不会太意外的,啥都成不了我才会觉得意外!

58、A股我们主要是持有茅台,用10年的眼光看,茅台依然不贵啊,上个礼拜绿一下或者上个季度绿一下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59、(我们平时手中是否要一直留有一些现金?)仅就投资而言,如果有好公司好价钱,你为什么要留现金?

60、我也是Tesla早期的用户,事实上我的model S是今年才卖掉的。啥都不说了,赌两块钱吧:一块是Tesla10年后的股价比今天低,一块赌苹果10年后股价比今天高。

61、其实我们曾经买过不少特斯拉的股票,但买了特斯拉车后就变得不喜欢这家公司了。我早期对特斯拉的评价你可以在我的博客上看到,方丈说的优点我当时应该基本都说了,除了自动驾驶。我不看好特斯拉不是因为他们的那些优点而是我后来看到的那些问题,尤其是他们的企业文化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早晚会要他的命的。时间会证明一切地。不过,无论如何,特斯拉是我犯过的最帅的错误,买错的股票还帮我们赚了大好几千万哈。运气不会一直在的,做对的事情最重要。苹果带给我们的回报足够好了。

62、刚看到畅游都到这个价了?文化的力量真是厉害!记得大概两三年前,有个朋友向另一个朋友推荐畅游,我说我觉得这公司企业文化似乎不太健康,还是别碰了吧。

63、(想起段兄在访谈中说自己是“乌鸦嘴”,您觉得畅游的企业文化不太健康呢?)这些年我真是“乌鸦嘴”啊,说谁不行谁最后差不多就是不行啊。这回轮到特斯拉了哈。不过,内在的原因是我在投资时总是尽量避开那些我觉得未来要出问题的公司,我觉得最可能出问题的公司就是那些利益导向的公司。特斯拉的利益导向体现在Musk的个人野心上,感觉他是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或者他可能就是个大孩子,为了得到关注会不择手段。只要时间足够长,麻烦也会足够多的。

64、想起那个面对一堆偷井盖的大汉还敢大吼一声的马云。每当想起这个时刻,我心里总有一丝感动。马云内心深处是有个江湖的,他就是那个武林高手哈。

65、我自己不确定如果面对几个大汉我敢大吼一句。我从来没有面对过那种情景,所以真的不知道。我个人直接面对过的最需要勇气的大概就是打假了。在小霸王早期,我们刚刚推出小霸王时在广州就有人假冒我们的商标了,当时公司的法律顾问不敢去管,我就只好自己提个包,假装买货的人去卖假货的地方订了一批货并让他们送到火车站以便人赃俱获。当时执法部门很给力啊,不然我就跑不掉了哈。

66、我那个不一样,我没有选择的余地。马云是可以选择离开的,我们当时规模还很小,只能面对啊。大概是1991-92年的事情。

67、不明真相的群众: 你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交易:赚了钱,事后却发现事实或逻辑搞错了?
段:我的特斯拉就是典型哈。认真想来当年的GE也算是买错了,放在今天我大概会做不一样的决定。我们在GE上的收获也还是不错的,好像是9-6块买的,20出头卖掉了。当时卖的原因就是我突然发现我买的GE和我想象的那个不一样。

不明真相的群众: 什么事让你发现不一样?

段:我是看着基业长青的书和韦尔奇的书买的ge哈。杰克韦尔奇说他们的企业文化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integrity,他还说过不少企业文化的东西,结果后来我发现在GE网站上居然都找不到。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GE的生意太复杂,我看不懂。再就是,我有点怀疑这家公司cooking book,因为他们的earring老是刚刚好。简而言之,我觉得当初买GE是欠妥的。

不明真相的群众: 杰克韦尔奇本人,他的“战略”我也是有疑惑的。他入主GE早期做的一些战略,看起来是不错的,主要是聚焦、做减法,但到了晚期,又走回去了。

段:这个我同意。我当时一直都说,从来没见过企业多元化成功的例子,GE是个例外。现在看来,时间长了都不行哈。

68、凡是员工见到领导就战战兢兢的公司,时间长了都会出问题的。因为这种公司员工大多都会慢慢变得没有担待,凡事希望交给上级去决定,效率慢慢会降低。除非这种公司的产品非常聚焦,大老板确实可以照顾到所有大方面,不然早晚会出问题的。我觉得日本企业这些年在有些行业出问题就是这个原因。

69、苹果有足够的资金准备足够多的货源,现在网上预定也方便了,排队这种盛会经历过后就够了,上面三个原因导致外界是无法从排队人的多少来判断销量的好坏的。

70、刚刚路过Palo Alto的苹果店,19:18,队依然排得很长,估计还有150-200人。看来苹果今年准备充分啊,以前能卖半天就不错了。今年手表非常受欢迎,如果有一天苹果一年卖一亿个手表,我不会觉得太意外。

71、“道”的东西需要悟,“术”的东西可以学。

72、(现在价格的京东怎么样?)你想赌一把?想赌就赌,到处问的赌多数都是要输的。

73、(能谈谈京东与亚马逊的区别吗?)两家公司我都不太了解。似乎两家公司都是物流公司而且都不太容易赚钱,但amazon似乎在未来要厉害很多。另外,贝索斯几乎每天回家吃饭洗碗。

74、(CEO致命的经营缺陷是哪些?)没研究过,但读中欧时曾经看过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是integrity(诚信),所以大概违背integrity的品质可能会是致命的吧,时间足够长的话。

75、本分包含的东西要更多一些。Integrity(诚信)是承诺的事情要做到,本分是要求自己,即使没有承诺应该自己做的要做到(或者说违反自己原则底线价值观的不做).本分包含且高于诚信。本分的企业或人总是让人有好感,值得信赖。

76、(发现错误立即改正,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不改正错误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能举个例子吗?)例子好举:比如吸烟,比如骗人……。人们热衷于做明知是错的事情的原因是这些错的事情往往有短期的诱惑。错了就改呗,不然要命的。错了的东西是要改的,商业上的承诺也偶有兑现不了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付出代价。不守信往往体现在逃避代价上。

77、芒格对Musk的评价非常中肯,他说Musk是个被证明了(certificated) 的天才,他的智商可能有190,但他自己以为自己是250。现在看来他干的事情有时候真是250啊。Musk的天赋有时候可以做一个不错的报时人,但他太享受报时了。



2018-10


78、现在的段永平认为即使是卖option也应该是不对的,因为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很可能会因为卖option把机会错失了。最简单的办法其实就是找到好公司,在合适的价钱买下拿着。

79、(您的企业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对于放账期是什么态度?)最好不要给账期。但是,对你信得过的客户,如果非要给的话,也许按上一年营业额的5%-10%(淡季5%旺季10%)作为放款上限,而且要收付利息。这里最重要的是公平,要保证所有的客户得到的条件是一样的,不然会有很多人会来找你“谈生意”的。利息的收法也不难,你给所有的客户15天账期,超过15天的付你利息,少于15天的你付利息给他们就可以了。具体方法你可以自己想,但一定要对所有人公平!

80、(怎么看茅台不断的推生肖、定制和扩产系列酒)生肖和定制应该是不错的主意,扩大系列酒就不懂了。(怎么看茅台要把系列酒做到与飞天茅台1:1,对飞天有什么影响)我不操心这种事情,这应该是公司管理层操心的事情。

81、(孩子)叛逆反叛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的权威,如果父母能从骨子里放下权威,真正在各方面尊重孩子,也许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孩子?我不是教育专家,意见未必对哈。个人感觉教小孩投资有点困难,除非他自己刚好感兴趣。控制屏幕时间没啥特别好的办法,就是要想尽办法用别的他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他,比如去户外玩,去博物馆,去公园......

82、从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的角度讲,投资里做对的事情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生意,就是买公司未来的净现金流折现,这点其实不用看书,懂了就懂了,不懂看啥书帮助都不会太大。从把事情做对的角度看,投资就是要看懂公司的生意,有些书也许是可以帮助你看懂一些生意的。老巴的股东信是涵盖了两者的,如果反复看还是没帮助的话,别的书估计帮助也不大。我本人是没看过啥书的,但做过企业对理解企业有很大帮助。

83、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应该是最重要的,和穷富无关。上好大学也许对找工作有帮助,但那个帮助区间其实是很短的,很快就没人在乎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了。很容易就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干的人恐怕更少。多数人可能从来就没认真找过,但努力找赚钱多的工作单位人还是不少的。一般来讲,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收入可能会相对高些吧。

84、(入驻拼多多参加3年庆 品牌商家遭遇“二选一”)企业成长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多磨难的,这个不算什么。

85、大道当年是有过很多愤怒的。愤怒一下,然后平常心回归本源,该干嘛干嘛,不要因为愤怒做出任何决定。

86、(关于游戏)我就很喜欢玩游戏,要不写博客的话,平时我会花时间玩游戏的。

      我认为游戏公司给消费者提供好游戏和别的公司提供好产品没有任何差别,不存在良知的问题。我们不认为有人沉醉于麻将是麻将的错吧?我们也不会认为有人喝醉酒是酒的错吧?我们也不认为有人在赌场倾家荡产是赌场的错吧?那为什么我们会认为有人沉迷游戏是游戏的错呢?(2010-03-28 段永平 )

      整体看法也许再过几十年也不会变的,但马云的观点变了。马云以前是特别反对游戏的,后来突然变得支持了。原因是他发现玩游戏的长辈比不玩游戏的长辈要开心很多。沉迷游戏的小孩比例应该是不高的,主要都是那些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不够的孩子,成人(18岁或以上)沉迷游戏的比例应该高得多。大家怎么看游戏是不会影响游戏的发展的,政府也不会长期禁止,但对未成年人的限制一定要有,只是技术上不容易解决。

    (大道方便说一下腾讯么?)长长的坡,厚厚的雪!最近确实已经投了一些了,但比例还很小。用苹果换似乎有点不舍得,我似乎更懂苹果些。要再仔细想想。

    (假如有一天FB进入中国后会对腾迅有很大的影响吗?)那时候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已经很老了。

87、(中美贸易战,今后的投资是否也要考虑这种政局变动的风险?)怎么考虑?

       专注在公司生意上,忽略短期的波动很重要。眼前这些事10年后都不是事。

88、(我们用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的理念看3~5年,还没到您的段位可以看10年,但实践中在国内做私募基金会遇到净值回撤的问题,尤其今年的A股市场,渠道或客户会有压力反馈过来,很难做到越跌越买,因为仓位重了一跌可能会涉及平仓线,国内合同一般下跌20%平仓。好像李录早期也遇到这个问题芒格建议他改成有限合伙。请教段总有没什么好的建议。)

        芒格的建议很好。另外,看三年五年是比看十年难的,基本上可以说,看得越短越难

       (为什么看10年比三年容易?)如果你觉得看10年比看三年难,那一定会觉得看三年会比看三天难,所以看三天更容易?所以很多人都是三天两天一天那么看的,因为容易?结果显然是不好的吧?简单举个例子吧,我们买茅台时(大概是12-13年),那时是不知道两三年内茅台会怎么样的,但我可以大概率肯定,茅台10年后会不错。现在其实还不到十年呢,效果就已经不错了。

       其实用老巴那句话来解释可能就容易理解些了:知道什么会发生比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要容易的多。很多事情,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给他10年,大概率就会发生了,三年则未必,但三年会发生的概率显然会比三天高,所以能看三年也好啊,肯定好过看三天的。

89、(诺基亚手机为啥死掉了?) 当时诺基亚一年出大概50个机种,岂有不死之理?! 

      说个小故事,大概2001年前后,我还在读中欧时,曾经跟班上一个诺基亚的同学说过,我觉得目前的诺基亚有蛮大的问题,反映到诺基亚北京总部后,对方说有兴趣听听,让我去。我当时觉得他们的问题为什么要叫我去呢,架子很大嘛,所以我没理会。当然,就算说了也未必会有用的。当年Motorola的一个中国负责人倒是确实飞过来找我聊过他们的问题,但结论是:你说的有道理,但控制权不在我手里,改变不了啊。

      其实无非就是要做对的事情。出50个机种显然是不对的,有时候一个不对的事情就会要了他们的命啊,结果也证实了这点。

(诺基亚是不是一直没想明白,手机是用来上网的,不是用来打电话的?)诺基亚不是用户导向的,你看到的这个现象其实是他们的内在文化的外在表现。

90、(巴菲特的成功建议:无论婚姻还是商业,斤斤计较都是大毛病!)老巴的东西真是值得看好多好多遍哈。

91、(现在买入茅台是比较好的选择吗?10.29)比较好的意思是跟你自己的机会成本比,所以只有你自己才可能知道现在是不是比较好。个人观点,现在买入过10年看显然大概率会比存银行好。

92、(同时投了两个公司,什么情况下调仓好?)这是个机会成本问题,只有自己可以回答。当然,为调仓而调大概率会是错的。

93、创维又掉到一块多了?好多年前曾经在一块多时买过,好像是5-8块卖掉了。无意中发现又回到了这个价钱,但居然没兴趣,就像对ge没兴趣一样。看来本人对投资的理解确实进步了。

     (不捡烟蒂了?)

你说的对,所以虽然现在在投资上不太花时间,但这10年还是有点进步的。



2018-11


94、(什么才算多元化?)不知道多元化定义是什么,看着像是在同一个老板管理下的业务之间关联度很小的东西。苹果的各业务之间高度关联,显然不是一般所说的多元化。

     (腾讯有没有多元化问题?)感觉产品上腾讯不算多元化的,他们的绝大多数产品间或多或少都是有关联或者是内在关联的。投资上似乎有点散,但仔细一想似乎也大多是有关联的。至少他们不是在追求多元化吧?

    (感觉确定不好的多元化,是这个做不好,看看换另一个事情能不能好点?)实际情况多数可能会是因为在某个地方成功了,所以就觉得自己很厉害,想做更多的事情,不小心就跑到能力圈外面去了。有时候试一试也没啥错,所以这里其实还是蛮难划一条特别清楚的界限的。很多人的所谓多元化大概都是因为生意而去的,什么好赚钱就跟着去做点啥,和自己原来的用户群没啥关系。举个例子:如果腾讯开始做房地产了,那就叫多元化,但如果他们买块地给自己员工盖宿舍或建自己的办公楼就不算。又比如有个群众因为自己爱好开了个网站,虽然和他以前干的事情不完全一样,也不知道在不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所以依然不算是多元化,但可以叫做创业了。

     (史总也是多元化摔了跟头?)史玉柱做事情还是蛮专注的,当年出问题也不是因为多元化。后来做了保健品以及游戏,在生意上也算是蛮成功的。后来这两个生意的管理团队完全不同,所以不算多元话。

      (关于史玉柱投民生银行)我不太懂银行,那时候直觉上不觉得民生银行是个好投资,但说不出道理。

95、(很多竞争很激烈的行业。为啥有的公司可以胜出有的不行?难道生意特性不一样还是人不一样?)简单讲,没有差异化的产品是很难长期赚到大钱的。苹果之所以赚到大钱,是因为苹果是卖iPhone的,其他同理哈。简单讲一下差异化:就是用户需要但其他竞争对手满足不了的某些东西。

96、(成功并能保持的人都是有他厉害的地方?)很多所谓厉害的人其实仅仅是因为他们一直在老老实实做他们该做的事情而已,单看每件事情是很难看出来他们厉害在哪里的。

97、没有管理公司很快就会完蛋的。所谓好的企业文化是能管到制度管不过来的东西,不是个神秘的咒语。制度是强制性的,文化则不完全是,所以建立好的企业文化非常难,破坏起来非常容易。

     (破坏起来非常容易如何理解?)比如建立信誉很难,破坏很容易。

98、(为什么你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糟糕的学习态度?) 我的意思是:当你去上学时,不能对老师说(也不能这么想,不然是浪费双方时间),老师,我是来去你的糟粕取你的精华的。这显然不是正确的态度嘛。我见过很多人,美其名曰是来向你请教的,但骨子里其实是希望你能支持他的想法,根本无法放下自己以前的东西去倾听和领悟

99、(老干妈)他们有明确的不做的事情,这样的公司只要产品对路了,时间长了大概率是会厉害的。

100、(特斯拉)我后来不喜欢了是因为买了特斯拉车后,发现有不少小毛病以及一些不太小的毛病,而且了解到他们居然明确表示目前不想改进因为车反正也不够卖。我对这家公司不再信任,也看不出他们怎么能够赚钱,虽然每次他们需要融资时财报就会突然好一下(这有可能是选择性记忆。)说其股价会变零只是一种形象的表述。

101、(关于苹果下跌)其实大概没多少人比我更高兴看到苹果股价掉下来了,因为这样苹果的回购价就会更低,回购的数量就会更多,未来我们持有的比例就会自然上升。最关键的是,苹果未来的净现金流是不是还会这么厉害?我个人理解苹果的好日子还远远没有到头呢,现在一年净利润已经接近$600亿了,未来$800亿或者$1000亿/年都是有可能的,只要10年内能到$1000亿,目前这个价钱就是很便宜的价钱!

       我说10年一般是我认为不会超过10年的意思,和那个102年的意思类似。102年的意思是超过100年。

      (苹果现在三年一个2000亿回购来算,市值还不到9000亿,怎么算都很划算啊) 三年一个2000亿是怎么来的?就算上个三年有2000亿也不是可以持续的吧?现在三年还赚不到2000亿呢。如果有,可能是因为苹果最近可以把以前在海外留存的钱汇回美国,不然就没法回购或只能借钱回购。但是,个人认为苹果三年能赚2000亿的日子应该不太远了。

102、(1,拼多多现在只适合以风投的眼光看。 2,买进拼多多相当于押注于黄的进化。)这确实是我目前的观点,所以一直不建议大比例投入。

103、(看统计数据整个手机行业的销量近两年都是下降的) 没太注意数据。手机量高成长好些年了,休息一下也很正常。关键是东西越来越好用,换机频率也在下降,而且老机器的使用寿命也非常长,到现在还能看到有人在用iPhone5/6。不过,活跃用户量还会持续成长一段时间的,但每年总销量的增长很可能会放缓。



2018-12


104、(记得你说过,最怕的就是精准抄底,因为抄的精准了,后面的价格比买入价越来越高,心理会有些障碍,所以就买不了太多。。。)主要取决于你买多少量,如果一次性把你能(打算)买的都买了,那抄到底就是好运气。你赚到的大部分财富大概不太会来自于抄底的。

105、苹果似乎又到了不贵的价钱了。(12.08)

106、(怎么看5G网络普及对苹果手机的机遇?)苹果产品寿命长些,所以换机频率会低些,5G肯定会提高现有用户的换机率,是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的一个台阶。

107、(刘作虎:坚守商业的本质只做好产品这是安静的力量)安静的力量远超我的期望!

《清静经》上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个人能够常清静,天地的力量会回到你生命上来。平常心其实就是这里清净的意思。只有平常心才能本分哈。

“本分”,就是要回归(或者找到)一种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往往能做正确的事情,而这种心态就是清净心,是佛家所说的无上智慧。回归清净心,做正确事情的这个过程的坚持,就是本分。

108、我说过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强调的是最小和足够而不是速度。当时公司还小,发展比较快,会容易有越快越好的想法,所以我才这么说的。就好比开车,速度是可选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选个安全的速度而不是最快的速度。


 
附:《清静经》
告诉你:真正得道的人,具有这3个特征!
 
特征1:人能常清静,心中怀天地。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妇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被他人或者繁琐的事务缠身,忍无可忍时,经常会爆发般地喊出自己的心声:“请让我静一静!”
“你让我静一静,好吗?”
 
这就是人天生的本能:人心欲静。
 
人心欲静,而外界人事物干扰,难以得到清净,这是凡人的状态。
一个悟道的人,能超凡脱俗,不管外界发生多大的风风雨雨,内心始终保持天地般的开阔、通畅、清净。

特征2: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老君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谴也。能谴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一个真正得道的人,名义上是得道了,实际上是什么都没有得。
 
普通人被欲望和妄念牵绊,而得道者能去掉欲望,澄清自心,而神自清净。渐入佳境之后,所看见的世界,就和平常的世界不一样了。心其实无心,形其实无形,物其实无物,到了这层境界,就是所见皆空。在真空中,得真静,然后入真道。
我们普通人的眼睛,看见心就是心,看见形就是形,看见物就是物,尚没有达到那个“空无”境界,所以无法体悟,无法理解,也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你看不到的东西,不代表不存在。不能理解,那就要等时间和机缘。
 
特征3:得悟道者,常清静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即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一个真正悟道的人,最大的特质就是清净。
 
喜欢和别人争辩、好斗、好争输赢的人,其水平是下士;等修到上士水平,自然就不好争。真正得道的人,不执着,没有妄心,心神自定,遇事不惊慌失措。世事如棋,人在其中;得道者,身在其中,心常清净,得大自在。
 
继续阅读 »
段永平投资箴言/2018年
 "我觉得模糊的正确指的就是定性的重要性,或者甚至也可以说是要先做对的事情。"2018年如果能懂大道的这句话,很多人就不会掉进“精确的错误”这个坑里。不过,现在懂也不晚!

2019年,继续前行,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感谢大道!!

2018-01


1、我不研究这些问题(周期的问题),不光不知道如何预测周期,连定义是什么都搞不清。

2、(怎么考虑质地一般但很便宜的公司?)用拥有10年或20年的角度看,不要想市场

3、(为什么不上雪球)我只是不想在上面花时间而已。

4、(如何看待2017年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2.3%?)个人认为是因为产品足够好而导致的换机周期拉长了。最典型的表现就是iPad,很多人买了以后会一直用,不需要每年换。最早一到两年买个新iPad就慢慢会变成四到五年才买一个。手机已经也已经有点这个味道了。比如用iPhone6的人一般都不急着换6s或7,不过换8或X的人的比例就高了不少。

5、(巴菲特说“如开始就成功,就不要另觅他途”,是什么意思?)你羽毛球打得好,很赚钱,于是改打golf?大概没人愿意这样吧。任何成功都是不容易的,另觅他途的代价太大了。

6、如果你觉得好的投资机会为什么只拿出5-10%呢?留钱干什么?要么就是你觉得这是投机,所以只放5-10%?

7、市值低于现金的公司千万要小心,和投资别的公司一样小心就好!一眼看上去市值低于现金的公司确实经常是值得花时间去看的,但多数情况下这未必就是便宜货。

8、多数人的问题是:算得太多而想的太少。拿点小钱试试没啥不可,但你想试的是什么?市场的走势?

9、(iPhone8上市后还买iPhone6)哈,这说明你投资还不够成功或者是有点啥没想开的?我一直认为,在负担得起的范围内,把买好东西的钱省下来是想不开的表现。我还见过10亿美金身价的人开着开了十几年的车也不舍得买新手机的,你这不算太坏。

10、(对现在GE的观点)最近偶尔有人会问我GE掉下来了,是否值得关注。GE以前的文化我是喜欢的,前些年我也曾经买过不少GE的股票。后来卖掉GE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一天我去GE的公司主页看了一眼,发现根本找不到我在杰克韦尔奇书上看到的他对GE的文化的描述,后来发现当时的CEO居然有“去韦尔奇化”的倾向,加上这家公司的生意实在是太复杂,所以我就统统卖了。现在价格已经显著低过我当时卖的价格,但我还是没提起兴趣来。

11、(对拼多多目前的状态有何见解?)我对拼多多具体做什么没了解过,如果用户满意度这么低那未来是没啥前途的。

12、(关于便宜股票“再便宜也不能减少对公司的理解,想清楚10年以后的样子,不能降低对公司的要求,所有的筛子还是要过”)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不这么做会更不容易的!

       (不这么做不但损失惨重,而且还会错失好的机会,时间越长这一正一负的差额越大,损失越大)对,就是机会成本的意思。


 
2018-02


13、(怎么看A股中手机产业链公司最近的下跌?)下跌了?没关注过。还是那句老话,用10年的眼光看!

14、(您现在还会遇到有钱没有idea的问题吗?)作为一个“有钱人”,这个问题会一直存在的。

15、(投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这一说,投资变得好像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啊?还是好好看看老巴吧,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点上下而求索的感觉都没有。老巴绝对是能够找到事物本质的人,(投)苹果这事是个非常好的例子。革命不分先后哈。


 
2018-03


16、(为什么老巴2分钟就能决定买不买一个公司?)两分钟的判断的前提是几十年的思考

17、(巴菲特卖IBM,买入苹果,巴老到底是看到了什么本质?)现金流,现在的现金流和未来的现金流

18、(经济复苏期投资有色金属、钢铁是不是价值投资?)不知道是不是的,就是不是。



2018-05


19、(如何看待虚拟货币?)没有现金流的东西不知道怎么看。

20、(马斯克发推文表示自己要做糖果厂)大概是因为芒格说过Musk是个250,Musk不高兴了。看来他确实是个250。芒格原话的意思大致是:Musk是个公认的天才,他的iq可能有190,但他自己可能认为自己有250。

21、(茅台酒换了董事长,说是要大干快上了,企业文化或会变化?)茅台就是那个53度飞天,谁改谁下台哈。

22、(怎么看阿胶?)阿胶我搞不懂,不知道人们为什么用。

23、我觉得模糊的正确指的就是定性的重要性,或者甚至也可以说是要先做对的事情



2018-06


24、老巴确实厉害,居然就看明白了苹果而且下手很重啊!估计是被苹果的现金流吸引的。老巴其实一直很花时间在思考这些年新起来的公司,他对苹果,google,亚马逊等公司的了解远超大家的想象。

25、(究竟怎么判断是真“懂”了,还是假“懂”?)其实很简单,当你还有疑惑时就表示你还不懂或懂得不够哈。

26、(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要怎么评估是好是坏?)

     1. 做正确的事情实际上是通过不做不正确的事情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一旦发现是不正确的事情,就要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价往往都会是最小的代价。举个简单的投资里的例子,发现买错了股票或公司就应该赶紧离开,不然越到后面损失会越大,但大部分人往往会希望等到回本再说。同时,正确的事情就要坚持,比如买了个好公司。举个我们自己的小例子,大概五六年前我们公司让我负责一笔人民币闲钱的投资,开始我们买的时候可能了解不够,没能完全看明白,后来觉得是买错了,最后亏了点小钱卖掉了,全部换成了茅台。如果当时不及时改正错误,可能到今天还亏着钱呢。亏钱卖股票不容易,但如果懂沉入成本以及机会成本的概念的话就会容易很多。是否在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情属于如何把事情做对的范畴,这个我不擅长,所以早早就退休了。不过,我知道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当中是一定会犯很多错误的,所以在做对的事情过程当中所犯的错误和因为做错的事情而带来的结果要严格区分开来。

     2、(怎么保证选对人?)没有绝对的办法来保证,但如果选人时先看合适性(价值观匹配)会比只看合格性(做事情的能力)要好得多,选中合适的人的概率要大得多。许多公司挑人时是首先看合格性的,概率上就容易出问题,许多公司本身价值观就有问题,选人自然就困难了。不合适的人管理公司的风险很多时候是难以控制的,结果公司很可能就会垮掉。企业文化比较好的公司往往会更快发现问题,所以纠正的机会会大很多,存活下来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3、(公司经营活动中,员工的协作,是否取得了超过单个员工能力加总的效果?)这个当然,想不出不协作效果更好的例子,哪怕你是个作家,平时也是有人帮点忙才效率高的吧?

     4、(在股东利益与公司实际控制人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股东的利益是否有保障?)这个问题没太看懂你为什么这么问,当然是有的有,有的没有啊,企业文化不好的企业没保障的概率大得多。



2018-07


27、(怎么看待GE退出道琼斯指数?)ge这些年确实出了问题,CEO出差居然有另一家飞机随行,更恐怖的是CEO居然说不知道,还真没见过这么不靠谱的。

28、(有没有比较好的制度来制衡CEO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靠董事会,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体现在如何选人上。一旦选错,一般损失都很大。这些年看到不少公司选错CEO的,最典型的就是HP,当然也包括Yahoo。其实阿里当年168用错CEO的损失也不小,但相对整个公司而言被忽略不计了。

29、我计划再一次买点PreIPO(拼多多)。也许10年后人们会发现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看看黄峥讲的东西,去想想10年后的拼多多吧。我还没用过拼多多但我对黄峥有很高的信任度! 给他10年时间,大家会看到他们厉害的地方的。拼多多才成立不到三年,有些毛病很正常。我觉得10年后他们会非常厉害,如果能够有10年的话。

30、我今天(7.28)也买了些拼多多。虽然我已经有不少了,而且价格便宜很多,但我还是想再多买些。我已经好些年没有买公司的欲望了,但我觉得有机会的话,我会多买些拼多多。我相信企业文化的力量!拼多多股票10年内是我是不会考虑卖的,但有机会我会继续买。

31、(拼多多有点像线上costco?)这确实是拼多多想做到的事情。

32、(拼多多)上市就是为了被监督,现在监督来了,虽然不一定是预期的形式,但长远来说,对拼多多的改进是非常有好处的。希望拼多多能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哈。

33、(现在买拼多多会不会有点当年买网易的感觉?)我的说法不够成投资建议哈。目前拼多多受到的攻击非常猛烈,没人知道会是什么影响,虽然我不认为会对业务造成任何影响。我看到很多文章都像是有组织写的,大家对比一下那些写我的文章,基本都是拼的感觉就明白我的意思了。如果拼多多能渡过他的难关的话,未来拼多多这个流量,怎么着一年200-300亿(人民币)的利润似乎不应该是问题吧?至于应该什么价买这家公司,不是我可以回答得了的。

34、(现在的拼多多跟苹果相比,是不是更有吸引力?)从10年的角度看,拼多多显然机会大些但风险也大些哈。绝对不够成投资建议。我认为某一天跌破发行价是很有可能的,10年后大家觉得今天这个价钱真便宜也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我在等破发了再说,哈哈。



2018-08


35、苹果破200了,其实如果不是回购了这么多的话,市值也早破了万亿了。开瓶茅台吧。赶紧突破一下(一万亿美元)比较好,不然过段时间回购和分红多了又破不了了,搞得一堆无关的人瞎惦记。

36、苹果破一万亿的这天好像也没啥特别嘛,该忙啥还忙啥,不过倒是收到几个朋友送来的几块钱赌注。

37、库克是个比乔布斯更好的CEO。库克更理性,同时骨子里对乔布斯的追求非常理解。前段时间我见到一个投资界的老前辈时,我说我认为库克其实是个更好的CEO时,他老人家说其实我也这么认为。基业长青里说乔布斯是个“报时人”,其实乔布斯同时还是个非常好的“造钟人”,库克其实就是乔布斯最伟大的发明(发现)之一。

38、任俊杰:夹头就四个字,选对;拿住。目前看,大部分人还是觉得拿住比较难。我觉得大家是对的。选对和拿住。学会这两门课,在股市上赚钱那没有那么难了(还需要一点点小小的运气)不过,人性确实让第二条更难一些。因此我以为,你要拿出至少一半的精力去搞懂老巴讲的第二门课程。搞懂了,拿住,就不难了。
      能“拿住”的几个要素(个人体会):

  1. 没有过高的期望回报(本人是年均12%);
  2. 对股市运行规律有一定了解,这点非常重要(为啥你总能逆向思考?且大部分都对?);
  3. 盯住比赛,而不是记分牌。(绝大部分人不是如此);
  4. 尽量让自己远离市场(不要天天看K线);
  5. 将评估投资回报的时间调整为5年以上;6.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


       段:我觉得应该是看懂生意比较难,看不懂的拿住比较难。大部分人拿不住是因为看不懂。真看懂了不应该拿不住。

       任俊杰:大道兄讲的不无道理,不过是否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几年来我常想一个问题,按滚动10年算,长期年均回报高于10%的股票还是蛮多的。长期持有这些股票,意味着你有很大概率战胜市场。如果不是“很懂”生意,寻几个简单要素(这需要做些功课),建立一个由数只股票组成的组合然后长期持有(定期检疫),其回报应当是不错的。为何很少有人这样做?我觉得背后的原因还是很多的,比如我前面说的几条。股市上勤劳甚至十分刻苦的人并不少,但为何他们总是把精力用错了地方?我觉得还是不懂市场,他们从没有认识到抱住几颗大树不松手(即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玄机究竟在哪,因此也就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懂生意”上面了。对吗?望大道兄指正。

       段:我其实也是属于完全不懂市场同时还很不刻苦的那种,你说得东西对我来说有点复杂。我自己的理解很简单,不懂的就不碰了,这么些年小日子也还过得去哈。不过,我要实在是找不到公司可以买的时候,我就买brka/b,让老巴帮我管钱怎么着也会不错的。

      任俊杰:买股票就是买生意对你来说也许很简单,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个人观察)几乎就是一个传说(大多言行不一)。一个有趣的问题。对有些人,是不懂生意;对有些人,大概似乎好像也不尽然。

       段:我懂的生意非常少,和很多人的差别在于我承认我懂的少,所以就变简单了。

39、历史上有个广告比较“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和“味道好极了”,你知道哪一个?另一个现在在哪里?广告想传达什么很重要,似是而非不好。

40、不整天想着出奇,犯错机会会下降,不小心出个奇反而成为可能了。我们的智能手机就是个例子哈。我说的不出奇并不是说结果不出奇,而是说心里不要老想着出奇。你如果老想着本质的东西,总有机会出奇的,我们公司就是不错的例子啊。

41、(关于目前拼多多的估值)你厉害,但不是学我的。我不是这么算的,这种情况我根本就不会算!目前这种情况,根本还无从算起。唯一我觉得可以做风投的理由就是,在目前这种成长情况下,我相信他们的好文化最终会有不错的概率会带来好结果。



2018-09


42、网易不同,我非常懂游戏,当时非常确定他们将来会赚很多钱,不知道的只是到底能赚多少。对拼多多来说我目前的水平依然不知道他们未来能不能赚到符合目前市值的利润。三年前我投拼多多时就不知道最终他们能不能赚钱,现在看了一下数据后依然还是不知道,但显然他们的影响力已经大了非常非常多了。我现在觉得他们能做出来的机会比三年前大了许多。

43、这里风投的意思是:这么一帮人,这样一种文化,这样一个生意模式,如果一直这么发展下去,10年后跟淘宝平分天下还是有可能的吧?如果他们做到了,股东回报自然高。风险的部分在哪里呢?我要知道就不是风投了。

44、从财报看,拼多多要赚钱似乎不难,只是没必要急着赚钱而已吧?

45、本分是慢慢说全的,但从一开始就在心里面。松下和ge的文化都有点帮助,但本质的还是自己内心本来就在的那个东西。

46、(游戏是门好生意吗?游戏公司的护城河是什么?)好的游戏绝对是好生意,但一般的游戏未必是。好的游戏公司绝对是那些有护城河的公司,但大部分游戏公司是没有护城河的。

47、(预测拼多多未来每年可以挣200-300亿人民币)是猜测不是预测,把握性不一样。我懂得不多,但知道流量经常是很值钱的。他们流量很大,而且都来源于看得见的生意,所以变现不是问题。我相信他们本分的文化会让他们找到非急功近利的办法的。

48、对贸易战我没啥看法,或者说有也不说反正说了也没用。从投资的角度讲,找到好公司比啥都重要。在大家有“危机”的时候,好公司往往能将“危机”简化为“机”的。

49、我和方丈关系挺好的,因为大家都是试图探寻事物本质的人(这种人不知道为什么不那么多见),道家和儒家或佛家恐怕没那么好的关系吧(说方丈像孔子怎么觉得有点怪呢)?我是个不太爱读书的人,方丈则博览群书啊,所以除了年龄,将来他各方面都会比我强的,不过广东话他可能这辈子不会比我好了。

50、我就是这个时候(2011.01)开始买苹果的,记得那个时候大概310-320的样子?开始时决定投10%,后来越看越明白,慢慢就几乎都变成苹果了。

51、(如果遇到像08年那样的系统性风险, 会卖掉一部分苹果吗?)不懂什么叫系统风险,好公司便宜的时候应该尽量多买点,岂有卖掉之理呢?

52、(黄峥说拼多多是撞上了好运)黄峥是实在人,拼多多起来也确实有运气成分,但绝对不只是运气哈。

53、(关于1969年, 巴菲特认为市场估值太高宣布解散公司“退休”,这一休息就是5年)如果你认为该减少一些的话,为什么不是全部呢?如果你觉得你拥有的公司太贵了你就该都卖了,除非留点做纪念,不然留一部分赌市场再涨一点吗?老巴当年是看着自己手里的东西而不是看着市场吧?老巴当年不干了是因为实在找不到自己敢买的公司,拿着大家的钱不舒服,所以就干脆解散了。

54、(茅台推43度“喜宴”新品牌,这么做对茅台的护城河有什么影响么?)这个我不懂,粗看我也觉得有些道理吧。比如我喝53度就觉得有点太烈。也许可以试试43度?生肖酒是有市场需求的,我就买了几瓶哈。

55、(关于阿里、马云)当然还关注着,但不太了解张勇。过去都是马云在前台,一年后也许能多看到些其他人。我认为不会对阿里有大影响,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56、最早黄峥还在Google时是有过打算想和我一起做投资的想法的。但后来他总是觉得自己没有经营过企业,老是觉得自己在某个地方差点啥,最后就坚决滴回去了。当时给了我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美国的中餐不好吃。我当时觉得作为独子的他内心真实的理由可能是因为他其实就是个孝子,不想离爸爸妈妈太远而已。

57、在我心里,像陈明永,沈炜或黄峥他们最后有啥成就我都不会太意外的,啥都成不了我才会觉得意外!

58、A股我们主要是持有茅台,用10年的眼光看,茅台依然不贵啊,上个礼拜绿一下或者上个季度绿一下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59、(我们平时手中是否要一直留有一些现金?)仅就投资而言,如果有好公司好价钱,你为什么要留现金?

60、我也是Tesla早期的用户,事实上我的model S是今年才卖掉的。啥都不说了,赌两块钱吧:一块是Tesla10年后的股价比今天低,一块赌苹果10年后股价比今天高。

61、其实我们曾经买过不少特斯拉的股票,但买了特斯拉车后就变得不喜欢这家公司了。我早期对特斯拉的评价你可以在我的博客上看到,方丈说的优点我当时应该基本都说了,除了自动驾驶。我不看好特斯拉不是因为他们的那些优点而是我后来看到的那些问题,尤其是他们的企业文化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早晚会要他的命的。时间会证明一切地。不过,无论如何,特斯拉是我犯过的最帅的错误,买错的股票还帮我们赚了大好几千万哈。运气不会一直在的,做对的事情最重要。苹果带给我们的回报足够好了。

62、刚看到畅游都到这个价了?文化的力量真是厉害!记得大概两三年前,有个朋友向另一个朋友推荐畅游,我说我觉得这公司企业文化似乎不太健康,还是别碰了吧。

63、(想起段兄在访谈中说自己是“乌鸦嘴”,您觉得畅游的企业文化不太健康呢?)这些年我真是“乌鸦嘴”啊,说谁不行谁最后差不多就是不行啊。这回轮到特斯拉了哈。不过,内在的原因是我在投资时总是尽量避开那些我觉得未来要出问题的公司,我觉得最可能出问题的公司就是那些利益导向的公司。特斯拉的利益导向体现在Musk的个人野心上,感觉他是个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或者他可能就是个大孩子,为了得到关注会不择手段。只要时间足够长,麻烦也会足够多的。

64、想起那个面对一堆偷井盖的大汉还敢大吼一声的马云。每当想起这个时刻,我心里总有一丝感动。马云内心深处是有个江湖的,他就是那个武林高手哈。

65、我自己不确定如果面对几个大汉我敢大吼一句。我从来没有面对过那种情景,所以真的不知道。我个人直接面对过的最需要勇气的大概就是打假了。在小霸王早期,我们刚刚推出小霸王时在广州就有人假冒我们的商标了,当时公司的法律顾问不敢去管,我就只好自己提个包,假装买货的人去卖假货的地方订了一批货并让他们送到火车站以便人赃俱获。当时执法部门很给力啊,不然我就跑不掉了哈。

66、我那个不一样,我没有选择的余地。马云是可以选择离开的,我们当时规模还很小,只能面对啊。大概是1991-92年的事情。

67、不明真相的群众: 你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交易:赚了钱,事后却发现事实或逻辑搞错了?
段:我的特斯拉就是典型哈。认真想来当年的GE也算是买错了,放在今天我大概会做不一样的决定。我们在GE上的收获也还是不错的,好像是9-6块买的,20出头卖掉了。当时卖的原因就是我突然发现我买的GE和我想象的那个不一样。

不明真相的群众: 什么事让你发现不一样?

段:我是看着基业长青的书和韦尔奇的书买的ge哈。杰克韦尔奇说他们的企业文化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integrity,他还说过不少企业文化的东西,结果后来我发现在GE网站上居然都找不到。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GE的生意太复杂,我看不懂。再就是,我有点怀疑这家公司cooking book,因为他们的earring老是刚刚好。简而言之,我觉得当初买GE是欠妥的。

不明真相的群众: 杰克韦尔奇本人,他的“战略”我也是有疑惑的。他入主GE早期做的一些战略,看起来是不错的,主要是聚焦、做减法,但到了晚期,又走回去了。

段:这个我同意。我当时一直都说,从来没见过企业多元化成功的例子,GE是个例外。现在看来,时间长了都不行哈。

68、凡是员工见到领导就战战兢兢的公司,时间长了都会出问题的。因为这种公司员工大多都会慢慢变得没有担待,凡事希望交给上级去决定,效率慢慢会降低。除非这种公司的产品非常聚焦,大老板确实可以照顾到所有大方面,不然早晚会出问题的。我觉得日本企业这些年在有些行业出问题就是这个原因。

69、苹果有足够的资金准备足够多的货源,现在网上预定也方便了,排队这种盛会经历过后就够了,上面三个原因导致外界是无法从排队人的多少来判断销量的好坏的。

70、刚刚路过Palo Alto的苹果店,19:18,队依然排得很长,估计还有150-200人。看来苹果今年准备充分啊,以前能卖半天就不错了。今年手表非常受欢迎,如果有一天苹果一年卖一亿个手表,我不会觉得太意外。

71、“道”的东西需要悟,“术”的东西可以学。

72、(现在价格的京东怎么样?)你想赌一把?想赌就赌,到处问的赌多数都是要输的。

73、(能谈谈京东与亚马逊的区别吗?)两家公司我都不太了解。似乎两家公司都是物流公司而且都不太容易赚钱,但amazon似乎在未来要厉害很多。另外,贝索斯几乎每天回家吃饭洗碗。

74、(CEO致命的经营缺陷是哪些?)没研究过,但读中欧时曾经看过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是integrity(诚信),所以大概违背integrity的品质可能会是致命的吧,时间足够长的话。

75、本分包含的东西要更多一些。Integrity(诚信)是承诺的事情要做到,本分是要求自己,即使没有承诺应该自己做的要做到(或者说违反自己原则底线价值观的不做).本分包含且高于诚信。本分的企业或人总是让人有好感,值得信赖。

76、(发现错误立即改正,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不改正错误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能举个例子吗?)例子好举:比如吸烟,比如骗人……。人们热衷于做明知是错的事情的原因是这些错的事情往往有短期的诱惑。错了就改呗,不然要命的。错了的东西是要改的,商业上的承诺也偶有兑现不了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付出代价。不守信往往体现在逃避代价上。

77、芒格对Musk的评价非常中肯,他说Musk是个被证明了(certificated) 的天才,他的智商可能有190,但他自己以为自己是250。现在看来他干的事情有时候真是250啊。Musk的天赋有时候可以做一个不错的报时人,但他太享受报时了。



2018-10


78、现在的段永平认为即使是卖option也应该是不对的,因为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很可能会因为卖option把机会错失了。最简单的办法其实就是找到好公司,在合适的价钱买下拿着。

79、(您的企业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对于放账期是什么态度?)最好不要给账期。但是,对你信得过的客户,如果非要给的话,也许按上一年营业额的5%-10%(淡季5%旺季10%)作为放款上限,而且要收付利息。这里最重要的是公平,要保证所有的客户得到的条件是一样的,不然会有很多人会来找你“谈生意”的。利息的收法也不难,你给所有的客户15天账期,超过15天的付你利息,少于15天的你付利息给他们就可以了。具体方法你可以自己想,但一定要对所有人公平!

80、(怎么看茅台不断的推生肖、定制和扩产系列酒)生肖和定制应该是不错的主意,扩大系列酒就不懂了。(怎么看茅台要把系列酒做到与飞天茅台1:1,对飞天有什么影响)我不操心这种事情,这应该是公司管理层操心的事情。

81、(孩子)叛逆反叛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的权威,如果父母能从骨子里放下权威,真正在各方面尊重孩子,也许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孩子?我不是教育专家,意见未必对哈。个人感觉教小孩投资有点困难,除非他自己刚好感兴趣。控制屏幕时间没啥特别好的办法,就是要想尽办法用别的他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他,比如去户外玩,去博物馆,去公园......

82、从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的角度讲,投资里做对的事情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生意,就是买公司未来的净现金流折现,这点其实不用看书,懂了就懂了,不懂看啥书帮助都不会太大。从把事情做对的角度看,投资就是要看懂公司的生意,有些书也许是可以帮助你看懂一些生意的。老巴的股东信是涵盖了两者的,如果反复看还是没帮助的话,别的书估计帮助也不大。我本人是没看过啥书的,但做过企业对理解企业有很大帮助。

83、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应该是最重要的,和穷富无关。上好大学也许对找工作有帮助,但那个帮助区间其实是很短的,很快就没人在乎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了。很容易就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干的人恐怕更少。多数人可能从来就没认真找过,但努力找赚钱多的工作单位人还是不少的。一般来讲,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收入可能会相对高些吧。

84、(入驻拼多多参加3年庆 品牌商家遭遇“二选一”)企业成长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多磨难的,这个不算什么。

85、大道当年是有过很多愤怒的。愤怒一下,然后平常心回归本源,该干嘛干嘛,不要因为愤怒做出任何决定。

86、(关于游戏)我就很喜欢玩游戏,要不写博客的话,平时我会花时间玩游戏的。

      我认为游戏公司给消费者提供好游戏和别的公司提供好产品没有任何差别,不存在良知的问题。我们不认为有人沉醉于麻将是麻将的错吧?我们也不会认为有人喝醉酒是酒的错吧?我们也不认为有人在赌场倾家荡产是赌场的错吧?那为什么我们会认为有人沉迷游戏是游戏的错呢?(2010-03-28 段永平 )

      整体看法也许再过几十年也不会变的,但马云的观点变了。马云以前是特别反对游戏的,后来突然变得支持了。原因是他发现玩游戏的长辈比不玩游戏的长辈要开心很多。沉迷游戏的小孩比例应该是不高的,主要都是那些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不够的孩子,成人(18岁或以上)沉迷游戏的比例应该高得多。大家怎么看游戏是不会影响游戏的发展的,政府也不会长期禁止,但对未成年人的限制一定要有,只是技术上不容易解决。

    (大道方便说一下腾讯么?)长长的坡,厚厚的雪!最近确实已经投了一些了,但比例还很小。用苹果换似乎有点不舍得,我似乎更懂苹果些。要再仔细想想。

    (假如有一天FB进入中国后会对腾迅有很大的影响吗?)那时候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已经很老了。

87、(中美贸易战,今后的投资是否也要考虑这种政局变动的风险?)怎么考虑?

       专注在公司生意上,忽略短期的波动很重要。眼前这些事10年后都不是事。

88、(我们用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的理念看3~5年,还没到您的段位可以看10年,但实践中在国内做私募基金会遇到净值回撤的问题,尤其今年的A股市场,渠道或客户会有压力反馈过来,很难做到越跌越买,因为仓位重了一跌可能会涉及平仓线,国内合同一般下跌20%平仓。好像李录早期也遇到这个问题芒格建议他改成有限合伙。请教段总有没什么好的建议。)

        芒格的建议很好。另外,看三年五年是比看十年难的,基本上可以说,看得越短越难

       (为什么看10年比三年容易?)如果你觉得看10年比看三年难,那一定会觉得看三年会比看三天难,所以看三天更容易?所以很多人都是三天两天一天那么看的,因为容易?结果显然是不好的吧?简单举个例子吧,我们买茅台时(大概是12-13年),那时是不知道两三年内茅台会怎么样的,但我可以大概率肯定,茅台10年后会不错。现在其实还不到十年呢,效果就已经不错了。

       其实用老巴那句话来解释可能就容易理解些了:知道什么会发生比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要容易的多。很多事情,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给他10年,大概率就会发生了,三年则未必,但三年会发生的概率显然会比三天高,所以能看三年也好啊,肯定好过看三天的。

89、(诺基亚手机为啥死掉了?) 当时诺基亚一年出大概50个机种,岂有不死之理?! 

      说个小故事,大概2001年前后,我还在读中欧时,曾经跟班上一个诺基亚的同学说过,我觉得目前的诺基亚有蛮大的问题,反映到诺基亚北京总部后,对方说有兴趣听听,让我去。我当时觉得他们的问题为什么要叫我去呢,架子很大嘛,所以我没理会。当然,就算说了也未必会有用的。当年Motorola的一个中国负责人倒是确实飞过来找我聊过他们的问题,但结论是:你说的有道理,但控制权不在我手里,改变不了啊。

      其实无非就是要做对的事情。出50个机种显然是不对的,有时候一个不对的事情就会要了他们的命啊,结果也证实了这点。

(诺基亚是不是一直没想明白,手机是用来上网的,不是用来打电话的?)诺基亚不是用户导向的,你看到的这个现象其实是他们的内在文化的外在表现。

90、(巴菲特的成功建议:无论婚姻还是商业,斤斤计较都是大毛病!)老巴的东西真是值得看好多好多遍哈。

91、(现在买入茅台是比较好的选择吗?10.29)比较好的意思是跟你自己的机会成本比,所以只有你自己才可能知道现在是不是比较好。个人观点,现在买入过10年看显然大概率会比存银行好。

92、(同时投了两个公司,什么情况下调仓好?)这是个机会成本问题,只有自己可以回答。当然,为调仓而调大概率会是错的。

93、创维又掉到一块多了?好多年前曾经在一块多时买过,好像是5-8块卖掉了。无意中发现又回到了这个价钱,但居然没兴趣,就像对ge没兴趣一样。看来本人对投资的理解确实进步了。

     (不捡烟蒂了?)

你说的对,所以虽然现在在投资上不太花时间,但这10年还是有点进步的。



2018-11


94、(什么才算多元化?)不知道多元化定义是什么,看着像是在同一个老板管理下的业务之间关联度很小的东西。苹果的各业务之间高度关联,显然不是一般所说的多元化。

     (腾讯有没有多元化问题?)感觉产品上腾讯不算多元化的,他们的绝大多数产品间或多或少都是有关联或者是内在关联的。投资上似乎有点散,但仔细一想似乎也大多是有关联的。至少他们不是在追求多元化吧?

    (感觉确定不好的多元化,是这个做不好,看看换另一个事情能不能好点?)实际情况多数可能会是因为在某个地方成功了,所以就觉得自己很厉害,想做更多的事情,不小心就跑到能力圈外面去了。有时候试一试也没啥错,所以这里其实还是蛮难划一条特别清楚的界限的。很多人的所谓多元化大概都是因为生意而去的,什么好赚钱就跟着去做点啥,和自己原来的用户群没啥关系。举个例子:如果腾讯开始做房地产了,那就叫多元化,但如果他们买块地给自己员工盖宿舍或建自己的办公楼就不算。又比如有个群众因为自己爱好开了个网站,虽然和他以前干的事情不完全一样,也不知道在不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所以依然不算是多元化,但可以叫做创业了。

     (史总也是多元化摔了跟头?)史玉柱做事情还是蛮专注的,当年出问题也不是因为多元化。后来做了保健品以及游戏,在生意上也算是蛮成功的。后来这两个生意的管理团队完全不同,所以不算多元话。

      (关于史玉柱投民生银行)我不太懂银行,那时候直觉上不觉得民生银行是个好投资,但说不出道理。

95、(很多竞争很激烈的行业。为啥有的公司可以胜出有的不行?难道生意特性不一样还是人不一样?)简单讲,没有差异化的产品是很难长期赚到大钱的。苹果之所以赚到大钱,是因为苹果是卖iPhone的,其他同理哈。简单讲一下差异化:就是用户需要但其他竞争对手满足不了的某些东西。

96、(成功并能保持的人都是有他厉害的地方?)很多所谓厉害的人其实仅仅是因为他们一直在老老实实做他们该做的事情而已,单看每件事情是很难看出来他们厉害在哪里的。

97、没有管理公司很快就会完蛋的。所谓好的企业文化是能管到制度管不过来的东西,不是个神秘的咒语。制度是强制性的,文化则不完全是,所以建立好的企业文化非常难,破坏起来非常容易。

     (破坏起来非常容易如何理解?)比如建立信誉很难,破坏很容易。

98、(为什么你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糟糕的学习态度?) 我的意思是:当你去上学时,不能对老师说(也不能这么想,不然是浪费双方时间),老师,我是来去你的糟粕取你的精华的。这显然不是正确的态度嘛。我见过很多人,美其名曰是来向你请教的,但骨子里其实是希望你能支持他的想法,根本无法放下自己以前的东西去倾听和领悟

99、(老干妈)他们有明确的不做的事情,这样的公司只要产品对路了,时间长了大概率是会厉害的。

100、(特斯拉)我后来不喜欢了是因为买了特斯拉车后,发现有不少小毛病以及一些不太小的毛病,而且了解到他们居然明确表示目前不想改进因为车反正也不够卖。我对这家公司不再信任,也看不出他们怎么能够赚钱,虽然每次他们需要融资时财报就会突然好一下(这有可能是选择性记忆。)说其股价会变零只是一种形象的表述。

101、(关于苹果下跌)其实大概没多少人比我更高兴看到苹果股价掉下来了,因为这样苹果的回购价就会更低,回购的数量就会更多,未来我们持有的比例就会自然上升。最关键的是,苹果未来的净现金流是不是还会这么厉害?我个人理解苹果的好日子还远远没有到头呢,现在一年净利润已经接近$600亿了,未来$800亿或者$1000亿/年都是有可能的,只要10年内能到$1000亿,目前这个价钱就是很便宜的价钱!

       我说10年一般是我认为不会超过10年的意思,和那个102年的意思类似。102年的意思是超过100年。

      (苹果现在三年一个2000亿回购来算,市值还不到9000亿,怎么算都很划算啊) 三年一个2000亿是怎么来的?就算上个三年有2000亿也不是可以持续的吧?现在三年还赚不到2000亿呢。如果有,可能是因为苹果最近可以把以前在海外留存的钱汇回美国,不然就没法回购或只能借钱回购。但是,个人认为苹果三年能赚2000亿的日子应该不太远了。

102、(1,拼多多现在只适合以风投的眼光看。 2,买进拼多多相当于押注于黄的进化。)这确实是我目前的观点,所以一直不建议大比例投入。

103、(看统计数据整个手机行业的销量近两年都是下降的) 没太注意数据。手机量高成长好些年了,休息一下也很正常。关键是东西越来越好用,换机频率也在下降,而且老机器的使用寿命也非常长,到现在还能看到有人在用iPhone5/6。不过,活跃用户量还会持续成长一段时间的,但每年总销量的增长很可能会放缓。



2018-12


104、(记得你说过,最怕的就是精准抄底,因为抄的精准了,后面的价格比买入价越来越高,心理会有些障碍,所以就买不了太多。。。)主要取决于你买多少量,如果一次性把你能(打算)买的都买了,那抄到底就是好运气。你赚到的大部分财富大概不太会来自于抄底的。

105、苹果似乎又到了不贵的价钱了。(12.08)

106、(怎么看5G网络普及对苹果手机的机遇?)苹果产品寿命长些,所以换机频率会低些,5G肯定会提高现有用户的换机率,是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的一个台阶。

107、(刘作虎:坚守商业的本质只做好产品这是安静的力量)安静的力量远超我的期望!

《清静经》上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个人能够常清静,天地的力量会回到你生命上来。平常心其实就是这里清净的意思。只有平常心才能本分哈。

“本分”,就是要回归(或者找到)一种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往往能做正确的事情,而这种心态就是清净心,是佛家所说的无上智慧。回归清净心,做正确事情的这个过程的坚持,就是本分。

108、我说过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强调的是最小和足够而不是速度。当时公司还小,发展比较快,会容易有越快越好的想法,所以我才这么说的。就好比开车,速度是可选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选个安全的速度而不是最快的速度。


 
附:《清静经》
告诉你:真正得道的人,具有这3个特征!
 
特征1:人能常清静,心中怀天地。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妇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被他人或者繁琐的事务缠身,忍无可忍时,经常会爆发般地喊出自己的心声:“请让我静一静!”
“你让我静一静,好吗?”
 
这就是人天生的本能:人心欲静。
 
人心欲静,而外界人事物干扰,难以得到清净,这是凡人的状态。
一个悟道的人,能超凡脱俗,不管外界发生多大的风风雨雨,内心始终保持天地般的开阔、通畅、清净。

特征2: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老君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谴也。能谴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一个真正得道的人,名义上是得道了,实际上是什么都没有得。
 
普通人被欲望和妄念牵绊,而得道者能去掉欲望,澄清自心,而神自清净。渐入佳境之后,所看见的世界,就和平常的世界不一样了。心其实无心,形其实无形,物其实无物,到了这层境界,就是所见皆空。在真空中,得真静,然后入真道。
我们普通人的眼睛,看见心就是心,看见形就是形,看见物就是物,尚没有达到那个“空无”境界,所以无法体悟,无法理解,也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你看不到的东西,不代表不存在。不能理解,那就要等时间和机缘。
 
特征3:得悟道者,常清静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即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一个真正悟道的人,最大的特质就是清净。
 
喜欢和别人争辩、好斗、好争输赢的人,其水平是下士;等修到上士水平,自然就不好争。真正得道的人,不执着,没有妄心,心神自定,遇事不惊慌失措。世事如棋,人在其中;得道者,身在其中,心常清净,得大自在。
  收起阅读 »

罗素

关于智慧: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地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关于道德:​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这个日益紧密相连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容忍彼此,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会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共同生存。
继续阅读 »
关于智慧: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地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关于道德:​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这个日益紧密相连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容忍彼此,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会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共同生存。 收起阅读 »

巴菲特

“股票的价格一半是基本面,另一半是想象和情绪”。
“股票的价格一半是基本面,另一半是想象和情绪”。

格雷厄姆

市场就像一只摆钟,永远在乐观和悲观之间摆动。价值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每一笔投资的未来价值是其现在价格的函数,你付出的价格越高你的回报就越少。无论如何谨慎,任何一笔投资,永远都不要支付过高的价格,只有如此你才能使犯错的几率最小化。如果我们能够在思考问题时持批判态度,不相信媒体所谓的“事实”,并以持久的信心进行投资,就会获得稳定的收益。通过培养自己的约束力和勇气,就不会让他人的情绪波动来左右我们的投资目标。
继续阅读 »
市场就像一只摆钟,永远在乐观和悲观之间摆动。价值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每一笔投资的未来价值是其现在价格的函数,你付出的价格越高你的回报就越少。无论如何谨慎,任何一笔投资,永远都不要支付过高的价格,只有如此你才能使犯错的几率最小化。如果我们能够在思考问题时持批判态度,不相信媒体所谓的“事实”,并以持久的信心进行投资,就会获得稳定的收益。通过培养自己的约束力和勇气,就不会让他人的情绪波动来左右我们的投资目标。 收起阅读 »

【持续分享】实战操盘1

要多赚钱,必须抓小盘优质股成长股,现在 5000万不到的小盘优质成长股10年后来看,起码是几十倍的涨幅! 人要有出息!别总是追几个涨停板就满足
了,要有长线大智慧。
要多赚钱,必须抓小盘优质股成长股,现在 5000万不到的小盘优质成长股10年后来看,起码是几十倍的涨幅! 人要有出息!别总是追几个涨停板就满足
了,要有长线大智慧。

塞思·卡拉曼

我还是要提醒各位,价值投资的目标并不是跑赢牛市。在牛市中,任何人使用任何投资策略,或者甚至根本没有策略,都能获得很好的回报,常常能跑赢价值投资者。只有在熊市中,价值投资的纪律才变得特别重要,因为在所有投资策略中,只有价值投资才能让投资者获得充分上涨潜力的同时承担非常有限的下跌风险。
继续阅读 »
我还是要提醒各位,价值投资的目标并不是跑赢牛市。在牛市中,任何人使用任何投资策略,或者甚至根本没有策略,都能获得很好的回报,常常能跑赢价值投资者。只有在熊市中,价值投资的纪律才变得特别重要,因为在所有投资策略中,只有价值投资才能让投资者获得充分上涨潜力的同时承担非常有限的下跌风险。 收起阅读 »